第七百一十一章 真正的来意!(2/3)

“小韩,我没看过这些材料,不知道内容是什么,但过去几年没少来东萍,东萍的一些群众也没少去厅里上-访,基本上能猜出一二。”

杜志纲弹弹烟灰,慢悠悠地说:“当时让你来东萍工作,吴副厅长持反对意见,我一样不是很赞同,直到前几天林书记找张厅长和我谈话,才知道上级的良苦用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东萍市局存在的问题,东萍市局的历史欠债,光靠孟卫东同志是远远不够的。

情况越是复杂,越需要你这样既有大局观又敢打敢拼的同志。从现在的情况看,让你来东萍是来对了,不仅能够站稳脚跟,而且能协助孟卫东同志打开局面,让一直以来一盘散沙的市局党委有了凝聚力,形成了战斗力。”

罗子军没如愿当上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果然是上级党委早意识到他有问题,只是没有确凿证据,同时又不想影响东萍的政治稳定,在最关键的时刻让孟卫东截胡,避免带病提拔。

猜测得到确认,韩博心里更有底了,不禁问道:“杜总队,张厅长有没有指示?”

“有。”

杜志纲猛吸了一口烟,凝重地说:“张厅长委托我转告你,队伍中的害群之马必须清理,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他们涉及到的那个萍盛集团已经形成气候,在东萍、在省内甚至在国内有不少项目,并且大多是以外资形势投资的。

去年为追回凤仪县被骗的那笔钱,费多大劲?在解决队伍中的害群之马,在解决这个萍盛集团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张厅长还委托我转告你,你们市委聂书记是一位理论水平高、政治素质强的领导干部,在查处萍盛集团这一问题上,要多向聂书记请示汇报。”

明白了!

聂书记抛出“原罪论”,不是反对查郝英良,而是出于方方面面考虑,希望自己能够谋定而后动,在不影响东萍经济建设大局、在不影响东萍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查处。

说白了就是要么不出手,出手必须控制住涉案资金!

郝英良实际控制那么多投资项目,有的政府投入了配套资金,有的在银行有成千乃至上亿贷款,有的拖欠施工方也就是民工的钱,还有些项目拖欠群众的征地款。

牵一发而动全身,你把他抓了,他的同伙把资金抽走,留下一堆烂摊子怎么收拾,谁去收拾?

换作一般嫌犯,查清资金的来龙去脉就可以动手。

他不是一般嫌犯,他把通过煤矿兼并重组期间伙同他人侵吞的数亿国有资产都通过种种渠道转移到了香港,再以他人名义、以外商身份回来投资,至少表面上跟他一点关系也没有,执法部门不能冻结那些资产。

如果在沿海发达地区,抓就抓了。

东萍不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政府财政紧张到极点,损失不起,收拾不了这个烂摊子,甚至找有实力的企业家接盘都很难。

韩博意识到正在啃的是一块多么难啃的硬骨头,顿时紧锁起眉头。

作为一个老刑警,杜志纲同样知道这个问题有多难解决,又说道:“这些问题林书记不是刚知道,为什么直到前段时间才让你来东萍工作,直到现在才让你看这些?我认为是年前从香港成功追回凤仪县被骗的巨款让林书记有了信心,归根结底,还不是因为一个钱!”

“杜总队,这次跟上次不同,想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没那么容易。”

“想想办法嘛,据吴厅长说你跟香港同行关系不错,实在不行再找个借口去一趟,看对方能不能跟上次一样提供协作。”

表面上看鸿丰大厦虽然是澳大利亚华侨投资的,事实上母公司注册在香港。郝英良在东萍的其它项目,包括跟雨山县共同投资开发的旅游项目也都是港资。

在内地公司的法人并不是他,你不能无缘无故查封一家港商投资的公司,更不能冻结港商在国内的合法资产。

正如杜总队所说,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从源头上想办法,只有确定他们在香港的资产本来就有问题,香港方面会配合吗?

面对杜总队烁烁放光的眼神,韩博没说行也没说不行,而是掏出手机翻出一个号码拨打过去。

等了十几秒钟,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带着浓浓东广味的声音:“韩长官,这么晚了,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是不是打算来香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