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现场勘察(求订阅,求推荐票)(2/3)

宁益安放下筷子,解释道:“看他抽的烟,穿的鞋,里面的衣服,就知道他没多少钱。油钱、住宿费全我们出的。送他和解救出来的姑娘上长途车时,我让小高去买了一些方便面、火腿肠和水果。”

“就应该这么办,少数民族同行,真是头一次打交道。”

案相互推诿归推诿,但不管推到谁家都当成一件大案在侦办,没因为被害人不是辖区居民、案件没造成恶劣影响、案件侦办难度比较大而不去查。

协助兄弟省份同行解救被拐妇女,虽然有那么点借这个机会露露脸的意思,但事情却实实在在办了。相比之下,挖挖墙脚、抢抢功,为一点破事推来推去、讨价还价实在算不上什么。

以前的新庵同行没这么积极,韩博乐于看到这样的变化,好奇地问:“乔局,宁局,你们的拐打到什么程度了?”

“你们打半个月,我们计划周密只需要一个星期,该解救的全解救出来了。民兵训练基地临时安置40多个,正在做善后、安抚工作,有几个要去做人流,从下周一开始组织民警遣返,争取月底前全部遣返走。”

乔兴旺不无得意地笑了笑,又补充道:“我们打拐一样有创新,你们不就是设了个什么打拐办,搞什么打拐志愿者么。我们县领导不光考虑到被拐妇女,一样考虑到娶不到老婆的光棍怎么办。民政部门设婚姻介绍所,一个人收200元婚姻介绍费,建立光棍档案,在全县范围内帮他们找媳妇。”

宁益安嘿嘿笑道:“事业单位,县编办有文件的。”

这也行!

韩博忍不住问:“一个人收200是不是有点多?”

“老光棍不是小伙子,介绍难度大,收费当然水涨船高。再说县里没这个经费,只能自收自支。”

打拐打出这样的“创新”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韩博彻底服了,正不知道该说点什么,王解放打来电话,思岗县局刑警大队技术中队同志到了。

运用新技术、按照703的程序现场搜证,新庵县局的技术民警是头一次,思岗县局的技术民警自然要来观摩观摩。

办正事要紧,老乔酒也不喝了,让服务员上饭,三口两口吃完,走出镇上新开的这家川菜馆,钻进警车赶到邹某二人最后出现的小商店。

“乔局,宁局,我们全准备好了,老吴同志您二位应该认识,我们新庵技术最好的摄影师。”

县照相馆的老师傅,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县里开大会全请他去拍合影,上级来县里检查工作也请他过去给领导拍照。不是县委宣传部的干部,做的全是宣传部干部的事。

老摄影师跟老宁一样有格调,50多岁,戴着一大城市人戴的那种无舌帽,穿着一件记者穿得那种马甲,胸前挂着两部相机,肩上背着一个装相机和镜头的采访包,看上去很专业。

他们找来的人,他们跟人家去打招呼。

韩博回头看看,自己县局的三个技术民警已经换上白大褂,戴上了帽子。勘察箱放在切诺基警车的引擎盖上,正在做勘察现场的最后准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