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回娘家“(2/3)

公安局长要听县领导的,派出所长和自己这样的公安特派员一样要听乡镇领导的。想起袁政委说过的那番话,韩博头痛不已。

“不难解决。”

丁书记放下筷子,若无其事地说:“自己给自己找点事做,一个乡那么多村,总共就你一个人,事情少不了。天天在外面忙,不在他眼皮底下转,问到就说有案子。能躲则躲,能拖则拖,实在拖不过去再出警。到现场别动手,以宣传教育为主。其实他不会真让你动手,就是想把你叫过去吓唬吓唬老百姓。”

韩博苦笑道:“我担心关系搞不好,经费没着落。”

“关系搞好,把他当爷爷伺候,你一样不会有经费。”

“丁书记,您这话什么意思?”

“良庄无外债不等于就有钱,只是日子比那些负债累累的乡镇好过一点。良庄之所以没外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卢惠生死猪不怕开水烫,乱七八糟的征收任务能完成就完成,完成不了拉倒,上面怪罪他扛。其它乡镇呢,为完成任务,层层包干,收不上来先贷款,垫付各种税费,结果钱垫上去了,下面却没征收上来。

有些乡镇更操蛋,竟然层层加码给提成,想以此调到村干部积极性。村干部为拿提成,征收不上来想方设法借。银行贷不到款,就跟私人借高利贷,结果还不上,天天要躲债。有些乡镇为给教师和退休干部发工资,居然要求乡镇干部以个人名义向银行贷款,少的三五千,多的七八万。

良庄乡没提成,没这么多事。凭良心说,老卢这个乡党委书记是称职的,至少对得起全乡干部群众。再就是沾建筑站光,良庄建筑站效益不错,一年给乡政府四五百万。不过好景不会长,现在人脑子活,凭什么我辛辛苦苦赚钱给你们发工资。我把话撂这儿,最多两年,良庄建筑站那些项目经理全会成为私人老板。

这口粮一断,老卢就算有天大本事,一样要戴上欠债乡帽子。你想想,他现在就在勉强维持,这个月想下个月干部教师工资从哪儿出。自己人都管不下去,哪有经费给你。小韩,相信我,别抱太大希望,离他远点,不给他发疯的机会。“

良庄乡要是跟丝织总厂一样财大气粗,怎么会去打治安罚款的主意。

早猜到良庄乡财政不是很宽裕,只是没想到会紧张到如此程度,没想到无外债的光环下危机重重。

农民负担太重,乡村两级财政有问题,这是普遍现象。思岗算好的,有许多地方连温饱问题仍没解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