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东南亚大战略!(2/2)

一般来说只有国家才需要具备有这样的能力,尤其是在这十二世纪的时候更是如此,国家之间缺乏交流,动不动就切断贸易,就得拥有自主的工业能力,否则极其容易被人卡脖子。

琉球不是一个国家,但必须做这样的准备。

大宋虽然是他们的祖国,但他们现在与大夏合作,指不定什么时候大家就成了大宋的叛国者了,不被拉去砍头就算是不错了。

至于西夏那边太远,要使用西夏那边的工业体系,一来不方便,二来成本高,还有一点便是——也容易被卡脖子。

这一点不是陆廷光心理阴暗,而是他对人性了解颇深。

西夏远洋集团一分为二,在北为北洋,在南则为南洋,掌舵者为韩伯异以及周允让,所谓南周北韩,他们之间会不会有龃龉陆廷光不知道,但一旦有,对于依赖密州工业园的梧栖工业园就会陷入困境。

靠谁不如靠自己。

这个道理谁都懂,但能够做到的人寥寥无几。

而陆廷光有这个能力。

钞能力。

陆廷光在拉了熊家、乌家、汤家之后,又将剩下的四家给拉了进来,江南八大海商都参与了进来,融到的资金超乎陆廷光的想象,最终陆廷光付出了六成的股份,融到了一亿三千万贯!

这是一笔超乎想象的巨额。

有了钱,能够做到的事情有很多,而有了江南八大海商世家联手,能够做到的事情更多。

这八大海商的贸易额,几乎占了江南海商贸易额的六成,也就是说,大半个江南都参与了进来。

陆廷光整合了七大海商提供过来的工厂名单,进行详细地筛选,同类产品的工厂,只给三到四家的名额,再多不要,这样既能保证有选择,也能够保证有竞争。

但即便是如此缩减之下,涉及要搬过去的工厂也多达五千多家,这是非常庞大的体量,大约可以这么认为,这一次有十分之一的江南工厂要搬迁去琉球之上!

这些事情既多又繁杂,光靠陆廷光肯定是忙不过来的,好在熊景章等人也参与了进来,这才算是让陆廷光稍微透了一口气。

不过对于陆廷光来说,他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工业园要建设,就得有一个港口来承接,而现在这个港口还是原生态的,根本没有办法承接太多的船舶。

所以第一要事其实是建设港口啊。

不过好就好在建设港口这个事情是可以外包的。

西夏那边的有许多工程公司,尤其是原来西工建转型的大夏建设。

陆廷光通过周允让的关系搭上了大夏建设的关系,然后直接将港口建设承包出去,而大夏建设会在预定的工期之内完工。

至于建设港口的钱从哪里来,陆廷光自然有他的办法。

陆廷光将手上梧栖工业园的股份抵押给大夏农行,贷出一笔两千万贯的巨款,用来支持港口的建设。

说来农行的于谋也是目光独到,一个还停留在纸上的梧栖工业园,他就敢下重注贷款出去。

当然啦,这个事情是经过欧阳辩的。

陆廷光通过周允让搭上了农行的线,递上申请,于谋不敢擅专,毕竟两千万贯不是什么小数目,于是于谋将这个事情递了上去,最后来到了欧阳辩的手上。

欧阳辩一看就拍了板:“给!但是要注意方式,这个款要作为港口专用款,到时候按照工程进度款打给大夏建设那边,这样到时候他即便是换不起钱,港口的资产依然还在,这一波咱们亏不了。”

欧阳辩自然有自己的考虑。

大夏的东南亚策略,交趾是第一步,大理国是第二步,而琉球就是支撑他的东南亚策略最为坚实的一步。

琉球建设好了,辐射整个东南亚,对于控制交趾,甚至控制整个东南亚都将成为可能。

江南地少人多,中原其实也是如此,大宋发展到了这个地步,其实也到了巅峰的时候了,人口众多,地是越来越不够了。

大夏到时候灭了大宋,就得承接大宋的因果,人口这么多的情况下,放任他们在国内搞内卷可不成。

欧阳辩将目光看向东南亚,东南亚气候湿润,物产丰富,是极其优质的养人地。

东南亚战略落实好了,大夏在未来百年都不必考虑人口增长过多的问题。

而琉球就是欧阳辩拿来试探的一步。

琉球开发好了,大夏也就打下了坚实的地基。

届时,大夏雄视整个东南亚将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