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西夏的确是有些不同的……(2/3)

这部分的差距,是百姓能否活得好活得下去的关键所在。

在西夏这边,年景好,那么他们的生活会很好。

年景差,则是由企业帮他们承担损失度过荒年。

以后会怎么样我不知道,但在我目之所及,都是一派的欣欣向荣,这一切比我想象中的还要美好。

尧夫,你知道吗,在这里,有专门的养老院、福利院,哦,养老院是针对孤寡老人,而福利院是针对孤儿的赡养。

而在教育上这里实行的是六年义务教育,六年的义务教育下来,学生已经学有基本的生存能力了。

识字、识数、懂粗浅的天文地理,已经算是半个读书人了,而这是惠及所有的孩童的,也就是说,从这一代的孩童开始,所有人都是识字的!”

范纯仁一开始还是带着抵抗的心态,但听到教育这一块的时候,他的眼神渐渐产生了变化。

他们都是真正的读书人,对于儒家弟子来说,有教无类与开智是他们一辈子的追求。

宋朝的读书人多不多?

其实还真的是很多。

但这个多是因为人数本身堆起来的,实际上占比并不高,那种几个孩子都能够读书的家庭,大多是家里真的富裕的,所谓的耕读传家,家里没有几千亩地根本行不通。

大多数的情况是,一家人供养一个读书人。

读书是需要脱产的,而且读书人的各种花费对于一般家庭来说是负担极重的,所以很多家庭别说供养出一个秀才或者举人,甚至大多数连识字都没有。

宋朝有公立学校,但大部分是私塾,因为朝廷承担不了那么多的学校的开支,所以蒙童想要去读书的机会其实并没有那么容易获得。

这就显得西夏六年义务教育的可贵了。

这是每个孩童都能够受到的教育,虽然未必能够成为秀才举人,但一个个都知书达理,那样的世界,应该会很美好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