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控制风向!(第四更,求票!)(3/3)

无论反对者如何鼓吹他们有多么为多少穷苦农民着想,他们认为,天下贫苦农民就是靠着这些隐匿的田地过日子。

如果剥夺这些田地,天下的农民都会陷入没有立锥之地的境地。

面对这样转移矛盾的说法,欧阳辩让人将听证会中的资料,尤其是分级制度公布出来的时候,风向就彻底被控制住了。

反对派反对清查田地的主要论据就是——平民百姓隐匿的田地如果被查出收回,他们就会陷入困境。

而这个论点直接被击穿了。

欧阳辩的工作小组的资料表示——只要藏匿的土地低于二十亩,那么这一部分的田地就可以归为农民的本人的私田,不收回也不用纳税。

而超出二十亩的部分,持有田地的人可以选择继续耕种,也可以选择归还给国家。

如果继续耕种的话,就得按照正常的田地纳税了。

而二十亩地的这个界限,恰好是富农与地主的分界线。

宋代的农民依据田产多少而划分为五等。

一等户的是指占地三顷到百顷者的人家;

第二三等户是指占地三顷以下以至不满一顷的人家。

第四等户约占有土地五十亩左右;

第五等户有土地二十亩以下。

其中前三等户称为上户,是地主阶级。

三等户中除一部分为小地主外,大多数是占田五十到七十亩或更多一点的自耕农。

所以,二十亩地就是一个非常恰当的分界线。

这样一来,就可以将大部分的农民剔除出去。

而这一部分的农民,就是每次最容易被煽动起来对抗朝廷的群体。

而朝廷真正想要对付的大地主却偷偷躲在背后煽风点火看热闹。

当整个事情被放在阳光底下讨论的时候,反对派已经没有了任何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