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马科是真狠啊(3/3)

这时,何友仁见包广富邀请自己与他一同结阵攻守,心下甚为欢喜,然嘴上却道:“包游击既有此意,我左翼营当仁不让。今日,你我兄弟便在此共御鞑虏。”

终于,在何友仁的运作之下,包广富并未前去救援山海关总兵马科,而是与他一同移营自守。

…………

再说山海关总兵马科,在他的亲将马智勇与家丁们护卫下,一路向西奔逃,恰恰在吴三桂下石门山之前,先就奔了过去,就此错开。

他的正兵营虽说崩溃大败,可作为全营核心的家丁亲卫,以及营中的百战精骑都还在,这一点使马科心中稍安。

马科心中思虑,自己虽然败了,却并非是大败亏输,只要有这数百家丁和近前精骑在,不是没有翻身之可能。

但目前紧要之事,是先为大家寻一处落脚的阿全地方。

虽然全军精锐尚在,可适才变生肘腋,败得太急太快,各人的营帐、吃食诸物都未及携带,总不好就这样子在外面游荡吧。

其实,马科军中的辎重,大部分还都留在乳峰山上,对于他来说,此战的损失其实并不大,当然,这也是未考虑那些溃散步卒的损失。

毕竟这些步卒在军中,多是做些打扫之类的杂役,而且战时还有可能被驱赶上前,充当消耗敌人体力和锐气的炮灰,马科又怎会在乎他们?

他们千余人马策骑狂奔,很快就将溃逃的步卒与民夫们甩在后面。

才一脱离危险,马科就勒马停下,他叫过家丁队头百户韩士臣与都司程汝恒二人,命他们各领十名家丁,分别在南北收拢溃兵残卒。

马科还特别嘱咐,不管他原来是山海镇的兵,还是蓟缜的卒,又或是那一营的民夫、军壮,只要重新登记造册在山海镇马总兵麾下,今日这临战溃逃之罪,便不再追究。

狠,马科是真狠啊!

马科虽然打仗不行,但他做事还是有那么股子狠劲。

他脱离危险之后,立刻判断出两点,第一是蓟镇白广恩虽然未允准自己人马入营,但是在溃兵与鞑子的连番冲击攻打之下,绝难久持。

第二则是今日之败,必须要有人承担责任,他山海镇之败,可以推诿给左翼营参将何友仁,但山海镇溃兵冲击蓟镇营地之则,他实难逃脱。

因此,他当机立断的决定派心腹韩士臣、程汝恒留下,专司收拢逃脱下来的溃兵与民夫。

他此举的目的很明显,那就是要收编这些溃兵和民夫,以补充今日之损失。

马科之所以如此做,完全是基于他对此刻大明官场的了解,以及他对辽东今时今日之情势的判断。

每到一个朝代的末世,都会出现滋生军阀的土壤,大明朝在土木之变后,虽武勋集团失利,文官得以崛起。

最终形成以文统武的规矩,从此成为大明定例,并愈演愈烈,到了崇祯年间尤甚。

但终观这十几年里,被朝廷逮拿治罪,甚至是被凌迟砍头的也大多是文官,纵观各地统兵大将,无论胜仗败仗,又有几个被逮拿治罪?

更何况,辽东当前的情势正值两军对垒决胜的关键时刻,又怎会轻易惩处斩杀大将。

当然,对于那些手中已无兵无卒,成为对朝廷无用人,想来也不会得到朝廷的爱护。

就如同那宣府张诚,还不是因为给朝廷练出一支精兵,才得当今圣上如此宠溺,连蓟辽总督洪承畴都是拿他无法!

他因此判断,只要自己能收聚起大量溃兵,保持住往日的兵威,今日之败的罪责,断不会由自己承担。

再者,能一路奔逃至此的人,无论是溃兵败卒,还是民夫军壮,也必定是体格壮健之人。

若真的能将他们收为己用,岂不是比原有只马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