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逼不得已放大招(2/2)

李斌也没办法,只能说道:“算了,我把装甲团和空军飞行团调过来吧。”

众人一脸迷惑,这里面就连盛晓波也不清楚还有这两支队伍。

“都别看着我,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李斌还在为自己绝密部队曝光心疼呢,也懒得跟他们解释了,反正半个月之后,他们就能看到了。

盛晓波不死心:“总司令,就两个团,这么点人,能顶什么用?”

李斌白眼一翻:“又不是要打他们,就是把他们朝西边驱赶而已。”

虽然大家都不知道李斌准备的这两个团,怎么把西北方向的几百万人,向西边驱赶。

但大家都明白,老板又是准备的那招驱虎吞狼之计,把这些游牧民族往西边赶过去,让他们去祸害别人。

这两个团为了保密,都是放在台湾训练的,整个华夏公司除了这些被抽调出来的军队,和参与到这个计划的必要人员,就没有其他人知道。

由此可见,李斌这家伙是有多坑,如果大明内部有人想跳出来,怕是会死得很惨。

装船,到天津转火车,在归化上拖车,不到十天,总共400辆“虎”式坦克,和一百架“骆驼”飞机,就到了包头。

“这……怎么是铁箱子,这个居然有翅膀?”

显然,虽然李斌疾虎军的枪炮性能强得离谱,但毕竟大明人还是有迹可循,结构原理都跟大明的火器差不多。

但坦克和飞机还是让他们穷尽想象力,也没办法认为这些东西怎么打仗。

坦克直接就开始下拖车,众人看着这个五米长,两米宽的家伙,居然就这样自己开了下来,而且脑门上还顶着一门小炮,一支看起来很复杂的枪。

周遇吉皱着眉头想了半天:“首相,这是能自己带着炮和枪,在战场上跑的车?而且还全部是钢板,这样就不怕敌人的枪炮了?”

虎式是第一款定型的坦克,武器是通过75小妞缩小而来的50毫米火炮,上面带一挺射速为500发每分钟的水冷机枪。

动力为一百千瓦的四缸柴油机,靠履带行走,能在野外以三十公里的速度前进。

正面车体是三厘米的钢板,能硬扛华夏公司自己生产的100毫米黑火药速射炮。

侧面和后面都是一厘米的钢板,75毫米以下的黑火药速射炮都打不透,整车重十五吨,在17世纪,就是一个无人能破的乌龟壳。

李斌为了增加机动性,没有像英国佬的水柜那样,装两门炮,四挺机枪,毕竟对手是17世纪的人,一门炮加一挺机枪,已经足够收拾任何敌人。

坦克全部卸车,开始检查机械,试车,飞机还在拖车上没动,等着修机场呢。

李斌现在又不差水泥,修一个平整牢固的机场,总比直接在土路上起降安全迅速得多。

而且后面还有油料,备件跟着来,李斌也不急,每天就带着这些人,看坦克的战斗训练。

在李斌眼里,这玩意也就比“水柜”强一点,除了发动机和一个壳子,那是什么都没有。

可是在其他的人眼里,这就是超级科技,怪不得李斌一脸肉疼。

铺一块水泥地,根本用不了几天,而且是从李斌发出调动的命令之后就开始了,一个星期后,众人看着从跑道上起飞的骆驼飞机,已经彻底说不出话来。

他们心里除了震撼就是震撼,西北集团军也是配有空军的,不过全部都是热气球,即使这样,也在他们围剿蒙古人的过程中,展示出了制空权的可怕。

那可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被他们发现的部族,除了被西北军盯着打之外,没有别的出路。

热气球还只能飘在天上,靠着望远镜,搜索敌人,就这样都能控制一百里之内的范围。

而他们现在看到的是什么?这个长着翅膀的玩意,居然能在天上随意的上下左右飞行,上面还带着炸弹和那种据说能连发的机枪!

英国佬的骆驼,性能算是很均衡的,最大的毛病就是操控太敏感,就这个毛病,导致自己掉下来的,比被敌人打下来的都多。

李斌当然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让老王他们进行了无数次的修改和试验,宁愿牺牲一点其他性能,也要解决这个问题。

“你们觉得,靠这两种武器,我们能不能把那些到处跑的家伙,一直赶到欧洲人的老家去?”

李斌看着自己苦心经营的成果,在这些大明人面前大显神威,得意洋洋向他们炫耀道。

众人心里疯狂吐槽,早知道你有这种神仙一样的玩意,我们还愁个屁,反正现在还没人能想得出来,应该怎么对付这两种武器。

盛晓波跟李斌一起,玩的闪电行动多了,马上就想出了办法:“我们只要沿着铁路线,修好机场,按这个飞机的速度,没有靠近铁路线的敌人能跑掉,完全可以把铁路线左右两百公里之内的敌人全部赶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