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步履蹒跚的工业化(2/4)

砖瓦厂这种低门槛的工坊,就由这些地主士绅自己决定是单干还是找人合股,反正只要到华夏机械厂去买了设备就能开工,整个山东马上就多了二十来家砖瓦厂。

靠着这种连哄带骗,驴嘴前吊胡萝卜的办法,李斌终于开始推动大明的工业开始起步。

相比文雅的引诱地主士绅开始向开办工坊进步,李斌对大明优秀工匠的渴望就是毫不掩饰了。

今年一开年,李斌就把南北两京的军器监工匠,匠作局工匠,全部收到了浦东基地。

这些人都是大明手工艺的大师级人物,他的机械厂,车辆厂的骨干大半都是此类出身。

一次性的收入两万多名优秀的手艺人,李斌希望他们在接受半年到一年的培训之后,能把现在轴承厂,动力设备厂,机械厂与车辆厂的产能提高一倍。

为了充分发掘大明的能工巧匠,他全面废除了大明的户籍分类,以前的匠户,商户,妓户全部转为民籍。至于军户,那要等军改的时候再处理。

四月初一的时候又推出了大明专利法案,这时候的英国早已经有了类似的法案,可以说,英国能首先进行工业革命,这个专利方案功不可没。

他不缺后世的技术资料,但他缺能用大明的方法,制造后世机械的办法,现在只能希望能有天才灵光一现,能够把他的技术体系推动一小步,都能算是胜利。

李斌和程青兰两人正在琼州橡树堡视察。

作为农业部优先级最高的工作小组,橡胶树研究小组已经在这里呆了三年,他们的任务就是对照李斌带来的橡胶树种植资料,精心呵护这两千亩橡胶园。

“还是一点半大苗,想割胶还要三四年,想它们结出种子还要五六年,太要命了。”

程青兰看他一副要死要活的样子,只能安慰他:“我们在四川的杜仲改良工作也在开展,同时还在不断扩大杜仲的种植规模,再有个三五年,我们的橡胶短板就会有极大的改善了。”

这也就是李斌现在的舰队实在跑不到亚马逊河口,不然他早把三叶橡胶树种满整个南洋了。

整个工业体系现在被橡胶这块短板,把脖子掐得死死的,李斌简直抓狂。

李斌回忆自己小时候对机械的认识,就是从交通工具开始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