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集村并屯与大农场(2/3)

农业厅厅长首先就发现了这里面的机会:“也就是说首相府的用意就是,鼓励我们山东发展大农场。”

建设厅也发现了自己的机会:“那些罚没地交给我们卖,钱是交给朝廷还是留在山东?”

众人马上就精神了。虽然现在监察部的疯狗到处找茬,钱不能像以前那样往自己兜里揣,但手里有钱花怎么都是好事,发一点奖金,把政府食堂的饭菜提高一点档次还是没问题的。

孟章明早把电报研究得透透的:“上交一半,我们自己留一半,用来做道路建设和水利建设。”

农业厅厅长马上说:“这是好事,山东沙地多,种粮食没产量,现在粮食也不值钱,地主们都不愿意种粮食。山东靠海靠河,从外面调粮食完全没问题,农业部给山东的指导意见,也是考虑其他经济作物或者饲料作物,发展养殖业。”

一众官员看农业厅厅长的眼神简直就是看疯子。

在大明官员眼里,粮食才是一切,你现在居然想着用地种什么饲料来养猪养牛羊,太冒险了。

民政厅的厅长马上反对:“万一粮食供应不足怎么办?首相大人可是说了,现在那个省有饿死人的,所有关联官员全部降一级。有大面积饥荒的话,我估计在座的各位,全部跑不掉被发配爪哇的下场。”

说起这个,民政厅厅长是最头疼的,今年以来他就没休息过,整天在山东各地跑,督促各县收集孤寡老人,孤儿,残疾人,将他们弄到省皇家福利院,至少能保证他们吃饱饭。

皇家福利院还是李斌好说歹说,让周皇后挂一个大明慈善总会会长的名头。

皇室每年拿二十万元出来购买粮食,同时也接受其他人的捐款,在每个省建一个福利院,专门用来收容无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孤儿和残疾人。

孟章明能考进士做高官,肯定不是废柴,心生一计:“我们山东最大的粮商,不就是我们的首相大人么?让电报室发个电报去首相府,问问华润能不能保障山东的粮食供应,就说我们要确定粮食生产的安全线。”

这个理由无懈可击,很快电报就到了首相府秘书室,不到半小时,众人还在讨论接下来的道路和水利工程怎么修,电报就回来了:山东省可无需自产粮食,农业以经济作物和畜牧业为主。

笑话,搬空之后山东最多就百八十万经营农场的人口,这么一点粮食简直就是毛毛雨。

这下所有官员都确定了,山东在大明的整个规划中,就是经济作物和畜牧业基地。

“看来首相府已经确定了我们山东的发展方向,接下来山东只要按这个方向发展就可以了,诸位有什么好的建议,都提出来吧。”

孟章明算是定下了基调,有方向就好办事。

农业厅厅长对这个熟:“首先就是推广红薯种植,这种作物不管是喂猪,还是喂牛羊都是好东西,产量也大。再就是玉米。”

财政厅厅长关心财政收入:“农场不允许使用佃户,全部转为雇工,这样他们就不在移民范围了。”

这条意见马上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赞同。他们才不管这些无地佃户移民出去是不是会过上好日子,现在的问题是要留下足够的人力资源,不然以后山东还玩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