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御史台的改造(2/2)

“依我看,这御史衙门做事的风格要变。”朱标微微思索之后,亦是有了一些想法。

想改一改这御史衙门的风气,朱标可不是想了一天两天了。

可一直以来,这不是什么重点,而且于大局无碍,所以朱标就一直放着没有推进。

而现在机会到了眼前,没有不抓住的道理。

“仔细说说。”老朱亦是一脸好奇。

“御史衙门如今做事风格乃是风闻奏事,捕风捉影,虽说这是当时爹你给予的权限,可现如今,依孩儿来看,委实不可取。”

“朝野上下,文武百官无数,流言众多,其中有真有假,那些个御史有几个能分辨其中真伪,做出自己的判断?”

“仅仅只凭风闻奏事,诬赖一位好官或是赞扬一位贪官,都不是什么难事。”

“且这些御史又有私心,更有可能成为朝中大臣争夺权力的工具,届时就会演变成谁当权主政,这御史衙门就支持谁的局面,其与爹您设想的场面完全不同……”

老朱细细听着,这其中朱标虽有些夸大之词,但也并非没有道理。

而朱标继续道:“此外,这些御史出身地方,为自己家乡家族以及好友谋求利益再正常不过,御史掌手中之笔,又有风闻奏事之权,若哪位地方官想动一动,便立即被弹劾,试问谁不害怕?”

“那标儿你以为呢?”马氏见朱标说的头头是道,立即笑着问了一句。

“证据。”朱标言简意赅的回答了两个字。

“唯有确凿的证据,让御史手中的笔凭借证据说话,才是最可靠的说法。”朱标侃侃而谈。

“一位好官或是恶吏,绝不是凭借嘴皮子说出来的,所依靠的,更应该是事实。”

“因而,孩儿想,这新上任的御史,应该从刑部和吏部之中抽出一些精干方正之人组成,稽核朝中上下官员以及地方官员,看他们平时有无逾越法度之事……”

老朱则是挠了挠头道:“这原先刑部,大理寺不就是干这个的么?”

“不错。”朱标则是道:“原先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三司皆有此职权,不过经过这么一划分,今后御史台当重点负责这一方面。”

“且孩儿以为,御史台这些御史更应该聆听民声,百姓若是认为哪位官员有贪赃枉法之举,可由御史查核,对于朝中风气的整肃,御史更应该起到表率以及监督作用……”

朱标说了很多,这御史在他的想法之中,就该逐渐和后世的纪委监委重叠起来。

不只是朝中要有,各个地方也应该有。

当然,这等若是给上任的地方官又上了一道枷锁,地方主政官员想要一手遮天,又平添了一些阻碍。

而这也是朱标要的,换人容易,建设一项新的,长久的制度却很难。

哪怕是如今,朱标说了很多,可实际上操作起来还是有着不小的难度,理想和现实总归来说,是存在差距的。

“爹,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朝中风气若正,自然是群邪辟易,若是风气坏了,那便是宵小横行,不可不防。”

“孩儿听说,如今京城之中又有了一些乐坊一类的地方,犹为得到一些官员的喜爱……”

“标儿,你是不是看到什么和听到什么了?”老朱听朱标这么一说,当即意识到了一些东西,面色渐渐有些阴沉。

更让老朱恼怒的是,这件事他居然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