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解析(2/4)

“另一条是归隐田园,靠躬耕劳动维持生存,这样可以做到任性存真坚持操守。”

“当他辞去彭泽县令解绶印归田之际,就已经做出了抉择,宁可肉体受苦,也要保持心灵的纯洁,他坚决走上了归隐之路。”

“为了不违背躬耕隐居的理想愿望,农活再苦再累又有何惧?那么’夕露沾衣’就更不足为’惜’了。这种思想已经成了他心中牢不可破的坚定信念。”

“可以了吧,不止两百字,帮你分摊三百字了。”

老大惊喜的朝他竖起大拇指,然后看向周善。

他觉得周善比老二老三聪明,他先来。

周善很自觉的说:“那我也帮忙分摊两百字吧。”

“你早上说的那段诗词中,我补充一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他都还有心情写诗,也说明了他生性豁达!”

“带月荷锄归,这一美景的描述就可以看出来,能看出陶渊明是一个乐观的人,他非但没有抱怨种田之艰辛,反而乐在其中。”

“对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与现实社会污浊官场的决裂。可以说,他是一位理想主义者。”

“很好很好,待我回去与我自己解释的融会贯通一下,就有六七百字了。”

老大开心了,一人一段,他省事不少,头发也省了一把,转头又看向了自家的老二老三。

“还剩一二百字,你俩来凑。”

“你记得住吗,大哥?我们又跑不了,跟你一个家,回去再与你说,不是更方便。”

“嗯,对对,回去再说,这会儿说这么多,我确实也记不住,你们帮我记一下啊。”

老二点点头,老实的说:“我有帮忙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