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狂言震杨善(1/1)

“吓到我?”原本注意力还放在离去胡濙的身上,可因为徐有贞这一句话是真的被激到了。“告诉你,徐大人,本官曾上过战场,也算是从死人堆中爬出来的,什么样的场面没有见过,说是想要吓到我,哼!怕是你还没有那样的本事。”

“好,很好。”徐有贞听后拍起了巴掌,一幅赞赏的样子。但跟着脸色就严肃了几分道:“杨善,你可知道,你面前已经无路,你已经是死路一条了呢?”

“死路一条?”杨善装成听不懂的样子,可实际上内心中确是惊震不已。有些事情也不过是他在心中想过的,还没有最后的落实,可这位徐有贞又怎么会知道的,他不过就是一个新上任的刑部尚书罢了,虽然身居高位了,也还只是一个新臣子,也不应该知道那么多的南明秘密才是吧。

眼看着杨善还不承认,还不想面对事实,徐有贞就知道不曝一些猛料是不行了,当下便一幅义正言辞的样子说道:“杨大人,你是十七岁中的诸生。此后燕王朱棣起兵「1399年」,发起了“靖难之战”,你又因为参与守城有功,授典仪所引礼舍人。永乐元年,改为鸿胪寺序班。鸿胪寺掌管庆典朝仪,序班为从九品,官职虽小,却能经常见到皇帝。你“伟风仪,音吐洪亮,工进止“,每每为明成祖朱棣所瞩目,后来累官进鸿胪右寺丞。明仁宗即位后,擢为鸿胪寺卿。不久后,擢升为礼部左侍郎,兼管鸿胪寺,是也不是?”

听着徐有贞如数家珍般的说着自己的人生过往,杨善并不如何的吃惊,像是这样的东西,只要有心自然是可以找到的。于是他便点着头,“不错,你说的都对,继续说下去呀?”

“好。”眼见杨善是不进棺材不落泪,徐有贞也不决定留手了,继续的说道:“土木堡之战,你运气不错,被忠胆公救下,随后与英宗一起去了南京,开创了南明的局面。这般说起来你也算是老臣,算是重臣了吧,可是当英宗建立南明,大赏官员之时确并没有你什么份,相反你依然还是礼部左侍郎之职。你可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不等杨善去解释,徐有贞已经替他说出了答案,“杨大人,外人都讲你为人耿直,善于雄辩。但实际上你做事有着自己的底线。正因为这份底线,你并没有像大多数官员一样选择入河为泥,反倒是爱上了莲花,用的是出淤泥而不染那一套。也正是因为你恪守着自己的底线,不肯做以权谋利的事情,英宗才不会选你为一部的尚书。”

一部之尚书不仅要能做事,更要会做事。可是你只会前者,对于后者,因你的底线得罪了很多少,如果英宗真的把礼部交到了你的手中,怕很快就会引起混乱,那才是最错误的事情。更不要说,因为你那不必要的耿直,先后得罪了英宗的近臣曹吉祥、门达等人。又后因为你的才干威胁到了大权在握,一切不过都是笑话罢了。只是...只是杨大人,你的命很好,你被人看中了,所以你还有后路可退,如此不旦你会无事,便是你的家人也会无事的。”徐有贞以家人为切入点,突然间就将话转到了今天真正要表达的意思中来。

之前还听着徐有贞说起家人,这也让他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年轻时候的梦想,不正是为了青史留名和家人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吗?

正随着这些话而想入菲菲之中,突然间那话音一转,就变成了有人看中他的事情,这让他精神在这一刻为之一缓,便是思绪仿佛都停止了一般,需要慢慢消化这话中的内容。

似乎是过了一息,又似乎是十几息几十息之后,杨善突然猛一抬头,“徐大人,你刚才说了什么?”

“我说有人看中了你,他会给你一条活路,甚至以后还可能是康庄大道,只是眼下你确是需要背负一些东西,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徐有贞目光如矩,紧紧的盯向着杨善,等待着他的回答。

“给我一条活路?我需要做些什么?”杨善还是有些不太明白,可大概知道,自己除了死路一条外,还有一条路可选,那这就足够了。

“做的事情很简单,只是需要...”所谓隔墙有耳,尽管房间中只剩下了他们两人,可在说起接下来的事情时,徐有贞还是采取了“咬耳朵”的方式,如此可见,事情之重大。

杨善先是竖着耳朵听着,可没一会就是脸色大变,整个都变得激动了起来。这种激动也不知是因为愤怒,还是高兴,总之是脸色上有些涨红。

“杨大人不必太过激动,对你而言还有时间,只是不多了而已。这样吧,你夫人给你写的亲笔信应该快到了,等到时候你在自己做决定就是。现在还是先好好休息一下吧,恕本官直言,一个人不管是想要做什么事情,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都要先有一幅好身体才行,哈哈哈。”

徐有贞离开了,只是留下了杨善一个人有些魂不守舍的瘫座在椅子上,这一刻他的脑海中想到了很多,很多...

胡濙早已经离开,怕是他已经猜到会生什么,这样的事情他是不适合留在这里的。而从驿站离开之后,胡濙整个人就变得沉默寡言了许多,他已经感觉到了什么,只是并不清晰而已。如此在没有做最后的决定之前,他还需要好好的看一看,听一听。

建宁府。

一走就是两年的时间,待到杨晨东在回到这里的时候,已然换了一个身份,成为了大明的忠胆公,听说不管是北帝朱祁钰还是南帝朱祁镇都十分看好他,与他有着深厚的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