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去参加科举喽(1/2)

唐朝时虽然就已经开始用科举选拔人才了。

但现在毕竟是科举初期,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完善。

这时期的科举制度中还很多规则排斥穷苦出身的士子。

例如唐初的三次会考,童试、乡试、会试。

普通的寒门士子,要先参加童试。

童试过了,才有资格参加州级乡试。

乡试过了,才有资格参加国家级的会试。

而相对来说,世家子弟就要比他们强许多了。

首先,世家子弟是不需要参加童试的。

他们可以直接跨过童试,参与乡试。

待到乡试一过,就算有了赶赴京城参与会试的资格。

或许有人会质疑,两方差距也不是很大。

无外乎就是差了个考试而已,根本不叫事儿。

但别忘了,这可是在大唐,这是古代。

童试若过了还好。

但若不过,可就要再等三年才能继续考了。

三年时间,不是转眼即过,而是一日一日的过。

穷苦出身的士子,哪里有那么多时间浪费?

一个男子想要在这时代生存,首先就是要填饱肚子,更要保证全家不被饿死。

所以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特么骨感。

若是童试不过,多数父母都会要求士子回家务农,亦或者选择其他行业另谋出路。

毕竟谁也不能让你吃三年的闲饭吧?

这也使得许多有才之人,在少年之时只刚露才子风貌。

因童试未过,便半途而废。

同样,这也是让大唐一直以来人才库严重匮乏的主要原因。

当然也不乏有那种幸运之人。

在大唐时期虽然已经用科举取缔了引荐制度,但地方官员每年还是会有引荐的名额的。

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权限将童试未过却富有才学的寒门士子送去直接参与乡试。

当然了,地方官员也只是提供给他们机会。

至于这机会能否自己把握住,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事儿了。

而至于顾安平呢。

他就要好很多了。

童试他属于找了代练,原顾安平本人替他考的。

所以,他现在才可以直接参加乡试。

而如今已经到了七月末。

顾安平也不得不开始打点行囊,准备前往幽州赴考。

而因这一去就是快一个月,李丽质那是满心不舍。

她直拉着顾安平的衣袖说:“你就不能带我一起过去么。”

“当然不能了。”

“到时候进了考场,可就要你一个人住在客栈了。”

顾安平轻笑道:“你这么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我怎放心把你丢在外面?”

“秋试又不是春闱。”

“秋试不必关在考场里,考完了是可以出来玩的。”

李丽质摇晃着顾安平的胳膊说:“求求你了,就带我去么,我好久都没有出去玩了呢。”

见她这可怜兮兮的模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