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傅宗龙的苦衷(2/2)

城下将领厉声道:“两位总督大人有尚方宝剑,斩你个小小县令易如反掌,你快快打开城门,让我们进去,胆敢违抗的,踏平你们县城,鸡犬不留。”

知县心中害怕,但也知道如果打开城门,让他们进来,那才是真正的“鸡犬不留”,所以拱手道:“大人稍安勿躁,容我同地方上的绅士商议一下,尽力而为。”说完,他下城回衙,再不露面。

晚上,二位总督约定商议军情,傅宗龙在去杨文岳大帐的路上,只见数里外的几个村子火光冲天,隐隐约约传来哭喊声,他皱眉道:“为何村庄起火?”

家丁卢三低声道:“是咱们的部队在打粮,放火烧了村民的房子。”

傅宗龙大怒喝道:“咱们是剿匪的官军,怎能行止如匪徒一般,祸害百姓,还有没有军纪王法了?去把他们的将军叫来,我要杀一儆百。”

卢三不动地方,半晌才低低的声音道:“大人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这些兵怒气冲天的,天天要饷、要粮,说自己饿着肚子打仗。如果对他们用军法处置,只怕会有不测。”

傅宗龙呆立片刻,长叹一声,他自幼学习儒家仁义之道,没想到自己有一天带兵出来,却不仁不义,简直是禽兽不如,可没有粮草军饷是现实,要禁止官军烧杀淫掠,怎么可能?如此军队,如此境遇,又如何与敌人作战,他看了一会儿,无计可施,只得摇摇头,进入了中军帐中。

中军帐中除了杨文岳之外,还有双方军队的重要将领,一共七八名。会议还没正式开始,这些将领先抱怨了一通,说什么粮草不足,士气不高,天寒地冻,棉衣也没有之类的话。

傅宗龙和杨文岳也没什么解决的办法,只能干听着。等众将抱怨完了,二人才宣布基本方略,还是以稳重为上策。正在商议中,又有通信兵送来崇祯皇帝最新手诏,催促他们速战速决,不可贻误迁延,否则军法从事之类的话。

两位总督登时手足无措,崇祯皇帝只知道催战,不管后果。他对中原形势根本不了解,还以为是从前那样的小股流寇,只要天兵一至,立刻作鸟兽散。却不曾想李自成的队伍已经壮大,比官军人数、装备、士气都占了优势。崇祯皇帝对如何作战茫然不知,只是在宫中随便一想,就下手诏,就令兵部催战。

此时两位总督十分为难,如果尊旨主动进攻,是必败无疑的,如果不遵旨,那就是抗旨不尊,也要获罪,两位总督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两位总督又商议一会儿,没什么好法子,只能还按着以前牵制的策略实行。他们害怕到了汝宁,被敌人包围,打算进驻项城。

对这个决策,傅宗龙是不满意的,但也无可奈何。近两年来他被崇祯关在监狱中,对外面形势的变化也不如何清楚,此刻才知道,流寇已经如此强大,不可战胜。但他向来忠直,虽然皇帝屡次惩罚他,他还想着忠君报国,想着皇帝既然把他释放出狱,又提拔他当上总督。他也该尽自己力量,那怕丢掉性命,也要尽力报答皇恩。

于是,他对杨文岳叹道:”杨大人,贼在西北,我军反向东北进军,这种躲贼的行为,倘若被圣上发现,责备我们,该将如何?”

杨文岳心中在嘲笑傅宗龙的迂腐,脸上却陪笑道:“我们是欲取之,姑予之,先退一步,看清敌人的部署,然后再找到敌人弱点进攻。不能一上来就与敌人决战,到时候万一把朝廷好不容易训练的数万人马都搭进去,岂不是更糟。”

傅宗龙无话可说,心中认为杨文岳的话,很有道理,但觉得自己不能粉身碎骨,报答皇恩,算是贪生怕死了,所以又深深的叹了口气。

由于附近百姓逃避一空,所以官军消息不明,连范青的骑兵驻扎在距离不远的射桥都不知道。当晚,傅宗龙给崇祯皇帝奏表,说自己已经与保定总督杨文岳会师新蔡,即日将遵旨合力进剿,必将纾缓朝廷心腹之忧。尽管这么说,傅宗龙却也知道,这不过是骗骗皇帝开心罢了。进剿是不可能的,这次来河南剿贼成功的希望渺茫,心中彷徨,不知所措。

此刻,范青与李岩也在商议对战的策略,据探子报告,傅宗龙和杨文岳会师后,兵力达到六万,人数虽多,但士气不高。士兵们在新蔡附近,到处抢劫,百姓苦不堪言。

范青问李岩,“兄有可对策?”

李岩沉吟道:“敌人人数众多,咱们现在的前锋只有八千骑兵,正面对战似乎兵力不足。比较稳妥的法子是等中军到来,到时候人数对等,拉开阵势,在野外大战一场,咱们能占八成胜机。”

范青摇头笑道:“看现在官军的士气,他们有胆子和咱们野外正面对战么!再等一天,敌人只怕已经逃到项城了。本来在野战中能轻易取胜的战斗,却要拖到攻城战,那可就难上十倍了!”

李岩吃惊道:“难道你要用八千骑兵攻击五六万敌军?那可太冒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