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打猎(1/2)

包府,朱喜儿端了碗蛋羹喂儿子。

胖小子顾着玩从街上买的风车,吃了两口对着风车吹了起来。

朱喜儿一脸慈爱的帮他搽脸。

张龙无意中透过窗看到这一幕,侧过头对赵虎说,“你说我们盯她好几日了,也没发现有什么人接触她,会不会是包公猜错了?”

赵虎紧着一张脸盯着四周,“包公让我们盯着自有用意,小心了,平常一个妇人让我们这样盯着,哪会如此这么镇定。”

“我倒不觉得,或许人家以为我们是来保护她母子。”先前不是还有杀手刺杀他们吗?

“对了,我听说开封府要开一个新堂门,有可能调包公过去。”

“听谁说的?”

“昨日遇到一开封府的衙役,听他透露些许消息……”

……

两人声音越来越小,转眼离开了窗前。

朱喜儿收回目光,她眼神复杂,再看着玩闹的儿子重新挂起慈爱的笑容。

包府书房,展昭敲两下门走了进去,里面公孙先生坐在一角细看证词,包大人对着窗立着,听到展昭的声音他回过头来。

“展护卫,如何?”

展昭将手中的东西呈上,“包公,这是我连夜去陈留县取回的证词,和原证词相比有明显改动的痕迹。”

当初开封府传信给陈留县,命当地县令将人送往开封府,衙门拿人也要问案,这份就是陈留县留下的证词。

公孙策接过和手中的证词相对照,他发现展昭带回来的证词和他手中的证词相比要更为详细。

“包公,这份证词里多了几句,写明朱喜儿当初急症去世,夫家报丧太匆忙,朱家夫妻拿回了妹妹的嫁妆,并没有开棺验尸。”也就是说,无法证实朱喜儿当初是真死还是假死!

开封府当时审案着重点在小皇子身上,到朱喜儿部分就忽略了,谁也没想到会闹出这么大一疏漏。

包拯一副早有预料的表情,“若不是如此,谁有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弄出真假皇子一案。”在他看来,不管哪位是假,定是有人想要以假弄真。

公孙策走到包拯身边,“这朱喜儿母子二人自进府后并未跟外人接触。”

包拯沉默,片刻后转头对展昭道:“展护卫,此番奔波劳累,幸苦了,你先回房休息。”

“是。”展昭拱手,他走出书房带上门时,听到包公的声音,“朱喜儿有可能是真,这小皇子未必……”

东京的百姓接连几日吃了大瓜,还是跟皇宫的官家有关,可把他们高兴坏了。

要说大内里的这位官家,老百姓还是很拥戴的,唯一遗憾的就是官家没儿子,等百年之后这皇位必是要落入旁支宗室手中。

当然全大宋的人都知道官家不死心,一直想生出儿子来,东京的百姓更是占据地利,私下里下注官家何时能得偿所愿。

不过,这个赌局连续六年都未能开盘,年年流盘,到今年押的人已经少了大半。

这回传出官家有个一个八岁大的儿子,紧接着又有消息指证这个皇子是假,真皇子已经被包青天从民间带回。

这接二连三的消息直接把东京的吃瓜群众给整懵了,真真假假的消息混合在一起,也分不清哪个真哪个假,但至少百姓知道了,官家有儿子了!

一时间大街小巷有不少人懊悔没能跟着下注,同样也有不少人一脸喜气洋洋,闹得跟过节似的,一看就知道白得一笔钱财。

设下赌盘的庄家也乐得开怀,最开始几年押能生的占绝大多数,可随着时间拉长宫中再无动静,很多人都对小皇子诞生这件事不抱希望,押生的比例逐年下降。

这回开盘,虽然赔了不少,可去除赔的同样也赚了不少。

东京有人欢喜有人愁。

郑州的赵景却没那么高兴了,这几日砖窑是修整妥当了,可没泥胚也没办法烧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