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科举考试(2/3)

春天柴家庄从李家庄订购了大量的树苗,其中包括桑苗一百万棵,泰山红石榴苗十万棵,黄梨树苗一百万棵。柴家庄的苗圃主管徐亮也培育了大量的苗木,可是毕竟精力有限,而且柴家庄附近没有那么多精通苗木种植的能手,所以需要外定。

村南偌大的一片地数百亩之多全是树苗,长势很旺,已经好粗了,桑苗都已经到腰那么高了,农民在苗圃里除草呢。

杜兴说:“桑苗和石榴苗都是插条的,所以生长的很高,很快。唯独这一百万棵黄梨相对麻烦些,请的附近的梨农来嫁接的,用的是去年的实生苗,开春嫁接的,到现在长势还一般般。只是柴庄主要注意,沧州气候和李家庄大不相同,种石榴恐怕容易受冻,不太好弄,一过冬枝条就冻死了,损失比较大。”

“多谢杜兄弟提醒,这批红石榴就种在东平城我那造纸坊北面几个村落。那几个村虽然离城不远,但是村里都是丘陵山区,百姓生活困难,我打算支援一下他们,给他们些石榴苗,过几年丰产了,通过商行给他们销售出去,也能多项收入。”柴林说。

“原来如此,那这桑苗和梨树苗呢,种哪里去?”杜兴问。

“桑苗是种到沧州去,沧州发展养蚕,纺织丝绸,所以这桑苗缺口大了去了。至于黄梨则是要种植在费县西部山区的,要让百姓通过种植果树脱贫致富的。”柴林说。

李应非常的佩服,道:“柴庄主好大的手笔,百万棵梨树,一亩地不过几十棵苗,那岂不是要种许多地方?”

“不是的,李庄主说的那种是自然成长的树形,要许多年以后才能丰产卖钱。我这采用的是密植的方式,一亩地种二百多棵,中间一根主干上去,结果早,三年就丰产了,当然,由于这种植密度高,结果早,树衰老的也快。”柴林说。

李应很好奇,虽然没见过,但是大概明白。就如同现在的密植桑园类似。以前种植桑园,一亩才几十棵,现在种植桑园一亩二百多棵,农业技术也是在发展的,不是一直不变的。

就在柴林开始布局费县山区的时候,笑笑生正在科举考场上奋笔疾书呢,虽然是老油条了,可是真考起来还是很紧张的,两天考试下来精疲力竭。

出了考场已经是下午太阳偏西了,侦察兵王大毛在门口等着呢,他是柴林安排给笑笑生的保镖兼书童。

“陈公子,我在这里。”王大毛喊道。

笑笑生本名叫做陈帧,笑笑生只是他写书的笔名而已,不过他这个笔名朗朗上口,熟悉他的人都喜欢叫。

“让你久等了,总算是考完了,做题做的我头昏脑涨的。”笑笑生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