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南原与旧人(3/5)

最西边的忽毡是后世塔吉克斯坦的胡占德(苦盏),最东边的拔汗那是后世乌兹别克斯坦的纳曼干,可以看得出来,基本是沿着药杀水一字排开,从西南蜿蜒向东北——药杀即为“真珠”之意,故汉名“真珠河”,今锡尔河上游。

六座大城之外,唐人史籍中提到的一百个小城,其实是镇子。数量则超过一百,这只不过是个约数罢了。

十世纪后期阿拉伯地舆学家穆卡迪西在这边统计,整个费尔干纳盆地约40个城镇和乡村建有造物主庙。

看来,即便是在半个世纪后,造物主威严和慈爱也仅仅覆盖了不超过40%的费尔干纳。

有些事情,真没那么简单。

八月初九一大早,萨图克就带着一群士兵,巡视起了他的新地盘。

萨曼尼不在,但他是幸运的。

他得罪了波斯上一代君主纳斯尔一世,被迫出逃。

纳斯尔一世死后,幼主继位。王室内讧不断,成员凋零,地方上也多有叛乱。

萨曼尼狼狈逃回后,辅左新君的大维齐(宰相)贾尹罕尼说服新君,赦免了他的罪责,并召其回布哈拉,听说另有任用。

萨图克的运气没萨曼尼那么好,去了一趟布哈拉后,连新君的面都没见到,就被大维齐打发到了东面的窝什(今奥什,汉名贰师城),担任“迪赫坎”(贵族领主),带着他的残兵败将,镇守这个东陲小镇。

他抵达了一处驿站,看到了大群正在吃吃喝喝的旅人,顿时眉头一皱。

理论上来说,萨曼王朝不能称之为一个国家,萨曼家族实际上是阿拔斯王朝下属的官员。

萨曼王朝君主的正式头衔是“埃米尔”,也就是大呼罗珊地区的总督,他们理论上要对巴格达的哈里发负责,属于正儿八经的臣子。

因此,即便事实上已经开国了,但面上的工夫还是要有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