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大殿(3/5)

二十三日,邵树德率众进城,并在宫内大宴群臣,庆祝胜利。

除出征时随驾而来的官员外,邵树德手下的新臣子又多了不少,计有梅录阿啜、林牙火山奴、达干阿里骨等七八名中枢官员,地方部落夷离堇的数量已增加到十五个,如阿布思等人。

就在昨日,他又授偰元助、廉祐二人梅录之职,授率先打开城门的高昌将领仆固大悲奴达干之职。

北庭、西州、伊州等征服地区诸部落,财税方面暂由阿啜梅录负责——另调在洛阳为官的庄敖之弟庄约西行,授梅录之职,与阿啜分掌财税。

各部落大体自治,但一应事务,如草场纠纷、刑狱司法、户口清查、赈济灾民、考学治学等,由偰元助、廉祐二位梅录负责。

调萧阿古只西来,授达干。

各部落定期出兵集训,由萧阿古只、仆固大悲奴二人负责。

阿里骨统率原有的两千人——现已下降至一千六百余——为汗庭直属部队,随驾征战。

基本上,邵树德肯定了降人的功劳,又调来了一些新人,与他们分享权力,共同管理征服地区的部落。

从这些职务分派可以看出,因为北庭、西州这边的部落被打得很惨,统战价值较低,汗庭对他们执行了较为严密的控制。

前草原帝国时代,汗庭中枢的官员很多是吉祥物,权力不是很大。

邵树德现在强化的是他们的权力,其实也是在巩固大汗自身的权威。

如果说当年拉拢横山党项、阴山诸部建立起来的体制与唐朝差不多的话,后来搞出了理蕃院、北衙枢密院则是他对草原统治体系的第一次改革。

那次改革的力度是比较温柔的,且主要针对横山党项,户口统计的工作也多在那些地区完成。现在的野利氏、没藏氏以及东山党项基本已被朝廷吃干抹净,编户齐民。到了这个地步,理蕃院也将进行第二次改革。

乌德鞬山会盟之时,邵树德就与杨爚谈过此事,让他们慢慢完善制度。

征战这些时日,他也参与了政策的制定,如今打算趁着在西域打得较为彻底的有利时机,先搞个试点,看看效果,再决定要不要无限扩大。

其中最敏感的一条就是,派人至各部落核查,确定其实际人口数量以及兵员数量,并登记在册——部落兵,平时务农,战时为兵,暂定为一户出一兵,太平之后,可酌情降为三户出两兵甚至更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