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谈谈弓箭、铁甲(3/4)

武举考试要求,考生在城下,射垛口的靶子,坐射30箭。

或许你会说这是武举考试,要求高。但都是职业武夫,我不如你这个参加武举考试的猛人,但比你差一些,射二十来箭,不成问题——箭囊里可是规定带30支箭。

弓是唐代步兵的宝贝,无论战兵、辅兵,全员都有步弓,都要会射箭。

如果敌人穿铁甲而来,弓更是射杀他们的最好利器,铁甲有防护力,但并不绝对。

前文提到的破甲箭,就是对付铁甲的。

《新唐书》中有一段记载:

(薛仁贵)将行,宴内殿,帝(高宗)曰:“古善射有穿七札者,卿试以五甲射焉。”

仁贵一发洞贯,帝大惊,更取坚甲赐之。

这什么意思?

李治说古代有人能一箭射穿七层札甲,你来试试射五层甲。

薛仁贵上去,一箭洞穿。

弓箭的威力,与弓的磅数、距离等因素都有直接关系。

薛仁贵离多远射的,史书无载,但步弓近距离的威力,确实不是铁甲可以抵挡的。

另外,古代军士射箭,在不同的场合,会选用不同类型的箭矢。

射铁甲,就用破甲箭,这也是开元军礼中规定的,中唐以后更是明确要带破甲箭。

如果破甲箭近距离都穿不了铁甲,那么唐军步兵大阵接战前三十步的齐射完全可以取消了,因为步兵前几排一定身着铁甲,还射什么射?

在近距离步弓搭配破甲箭射击下,一般士兵身上的铁甲还真就是纸糊的。除非你有李治特地赐给薛仁贵的“坚甲”。

最后附上逼乎某段。

美国国家地理用日本弓和英国长弓做过测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