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尝试(3/4)

“唐州有多少户口?”

“效节军家人迁来后,有三万八千余户、十五万八千余口。”

“今岁可征兵?”

“不曾。”

“邓、随二州呢?”

“我离随州之时,有一万六千户、七万五千余口。邓州有两万户、八万六千余口。”赵匡璘说道。

“汝州有五万八千户、三十一万余口。”韩建立刻补充道。

“修个国道不需要这么多人。或可调集五六万民人,开挖古白河。”赵克裕以拳击掌,道:“此事还需大王定夺,我回去后便报上去。”

“其实,要我说,还不如导洛入汴。”赵匡璘说道:“殿下所忧者,唯汴水少而平缓,泥沙淤积,不利漕运罢了。但洛水较为丰沛,或可沟通洛阳、汴州两大水系,补充汴河之水。”

导洛入汴工程,是宋神宗时完成的。而在宋太祖时期,其实就想这么做了。他在位最后一年,曾动用五千人疏通了洛阳的三十五里漕渠——是的,洛阳漕渠,就是一个五千人级别的小工程,征兵一次都不止五千,五万还差不多,激起民变什么的,不存在的,不给饭吃才会有人造反。

“殿下对洛阳的水十分看重,不可能分出去的。”赵克裕说道:“引黄济汴还差不多,就是泥沙太多。”

赵匡璘、韩建都叹息不已。

“诸君也不用嗟叹。襄、洛间八百五十里,有七百里水路,还有什么不满足的?”赵克裕笑道:“殿下有言,江汉之间,大有可为,后面可能要大力整饬这一片了。”

简单来说,河阳、河南及河北部分地区,是洛阳的粮食基地。但江汉、南阳也不可偏废,尤其是襄阳、鄂州一带,地广人稀,沼泽、森林密布,如果开发好了,岂不是一个大粮仓?

“襄阳还在赵匡凝手里。”赵匡璘提醒了一下。

他的这个堂弟,心思可不少。这些年来不断入侵荆南,就在十月中,忠义军衙内都指挥使赵匡明率军攻破江陵府,擒许存,结束了这场漫长的拉锯战。

江陵一下,忠义军又击败了前来抢夺的西门道昭等人,克峡州,一路追至归州城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