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华南战事(1/2)

其第40师团主要是阻击西线增援部队,而第116师团和第68师团主攻衡阳城。都因重创而被迫退出对柳桂一线的进攻。

当然,国民军也在此战中遭到重创。特别是王耀武的西线部队不得不转而向湘西南移动,进入休整补充状态,保持防御姿态,短时间之内是无法投入到战场上了。

在衡阳会战结束之后,日军独立第19步兵联队在衡阳西部大肆活动。他们身穿便衣不时突袭国民军部队。

期间第79军军长王甲本将军的军部被日军便衣两千多人突袭,在突围过程中壮烈牺牲。面对战斗力达到冥王水平的部队突袭,就算是强悍精锐的国民军第74军也绝对会吃大亏。然而面对其捉摸不定的战术,国民军根本就拿他们没有办法。

王耀武想向仇战请求支援,想让冥王的狙击手来帮助他。但仇战已经命令部队关闭了所有与外界的联系。最后王耀武不得不派出第74军仿楚江王组建的部队与之纠缠,才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直至这支部队调离。此事惹得委员长大发雷霆,但却无能为力。也许对冥王无故脱离国民军序列而懊恼,也许为薛岳暗藏一支精锐部队不为他所用而气愤。因为日军独立步兵第19旅团的行为而生这么大的气,多少有点因为冥王而发的。

在这一点上薛岳显得更有先见之明。由于东线部队主力在对日作战中使用战术得到保存了实力。除第58军在战斗中遭到重创之外,其他部队损失不大。

最高统帅部在衡阳会战结束之后,日军向柳桂异动之时。就马上命令由第37军、第20军和第26军组成的杨森第27集团军向柳桂一线突进。

衡阳会战之时,柳桂一线的部队向衡阳地区佯动。而在日军真正向柳桂一线进攻时,这些佯动部队就只能进入阻击作战。

在此时日军在广州的第25军与衡阳刚组建的第11军同时夹击柳桂一线,还有日军驻越南的日本第21军一个师团也在向柳桂地区佯动。

整个柳桂一线汲汲可危,最高统帅部不得不一面从薛岳的部队中抽调部队增援柳桂地区,一面从滇南地区向柳桂方向增兵。

此时最高统帅部并没有打算阻止日军打通柳桂至越南的通道。他们把战略目标定得非常低——阻止日军从柳桂一线向大西南进攻。

这就象下围棋一样,在棋力不如对手时,先巩固自己的地盘,然后再谋图与对手在棋盘上厮杀。稳固大西南,打通缅甸这条国际通道。用美式装备武装部队然后再对日实施反攻,这当时是最高统帅部的作战策略。

而日军由以往的战后快速补充到战时边打边补充,再改为补充部队随军参战就近补充。这也证明日军在战场上打得越来越吃力了。

消耗到了这一步,日军很快就会失去补充部队的补充,最后是消灭一支少一支,再到拆东墙补西墙。通过分解部分部队来保持其部分野战师团的战斗力。

这也是仇战提出的在三年内日军不得不向沿海和东北收缩的论点依据。也就是说从衡阳会战开始,应该说在日军强行打通粤汉线至东南亚通道之后国民军将开始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想想,到时候大批美械师投放到战场上,用炮击压制着日军打会是一个什么场景?

日军以第11军之13师团、40师团、3师团和58师团从衡阳、耒阳向零陵、东安、道县方向进攻。刚到湖南的第37师团从湘乡配合第20军之第116师团向湘西邵县进攻,在衡阳西部构建一个战略支点。

第25军以第104师团从清远、第22师团和独立混成第22旅团从广州地区出发。向德庆、怀集向广西进攻。

两路大军夹击柳桂地区。国民军由于柳桂地区兵力不足,只能分兵两路阻击。由从湘东南调过去的部队直接向广西腹地穿插,构建第二道防线。

同时第六战区也抽调兵力向柳桂一线急进,作为第三梯队参战。看似集结的部队很多,但在战时能参战的部队并不是很多。衡阳会战之后日军从华东和华中调兵,第六战区的开始监视日军动向。

监视日军第37师团动向的第六战区部队随即向柳桂进援,但这此援军要赶到战场上也只能排到梯次后面。但第27集团军却刚好在柳桂战场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