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浙赣会战1(1/5)

浙赣线不是理想的歼敌场所,于杭州于南昌都不远。补给和航空优势日军非常突击。长沙三次会战,实际上打的就是补给战。第一次长沙会战,南昌西打得比湘北还要辛苦也就是因为南昌西的补给速度快,航空兵支援速度快。

战场应该设在浙赣线两翼的山区。日军分散之后更有利于各个击破。这样第三战区在付出少的代价获得更多的收获。

“顾长官不会采取这样的战术。”薛岳摇了摇头说道:“第74军和26军调过去后,他手头也只有十一个军。也没有我们第九战区那么多游击部队可以使用。”

“日军会以第13军全部,抽调第11军可以抽调的部队参战。应该有五个以上的整编师团,及大量的配属部队。总兵力至少达到十五万。就算加上我们投入的三个军,也只有三十来万,也几乎是二比一的兵力投入,硬拼实为不智之举。”

“他不仅不会先放弃浙赣公路,而且还会把阻击决战地点选择在金华。意图重挫日军锐气之后再图之。”

顾祝同资历比薛岳要老,薛岳仍然尊称之为顾长官。与陈诚同属元老亲信,在国民军中身兼数个要职,俩人同属军事委员会的组成成员。同属国民军序列,自然知根知底。顾祝同的作战风格薛岳非常清楚。

发展游击部队也只有第九战区和第五战区做得好。而第三战区在发动皖南事变之后,游击区几乎全部被新四军控制,顾祝同也不敢发展游击部队。怕反过来为新四军所利趁。

“这与自寻死路何异?”吴逸志惊讶地说道:“溃败之势已成。如果放至衢州一线逐次阻击还有一点缓冲的余地。”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作战风格。”薛岳摇了摇头说道:“第三战区位于日军心脏地带,部队成份复杂,还有新四军暗中活动,必须要以资历老、稳重的将领坐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