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第二次长沙会战10(1/4)

“这个问题我们早就计算过了。”赵政国笑道:“如果国民军那么不堪,那来的上高大捷!事实上,参战的第10军、第74军、第37军、第26军、第4军和58军等部队都属于劲旅,都是第九战区整编后的三加强团制的甲种军。”

“嗯,当时外围策应作战中第六战区取得的战绩最好,差一点就拿下了宜昌城,毙伤敌人七千多,第五战区其次,第三战区对南昌只是策应。重点放在了浙皖地区。”仇老点了点头说道:“所以虽然鬼子第11军伤亡四万多,在湘北的伤亡约在三万左右。

懂军事的就不难分析出这个结果。从两军的战力到采取的战术,逐场战斗进行计算。只有在造成鬼子四分之一的伤亡情况之下,才会让他们不得不做出退让。

虽然鬼子的消耗不小,但国民军的战略物资更加无法补充到位,战斗力大打折扣。可为什么鬼子不借机干掉第九战区的精锐部队呢?为什么不打算占领长沙呢?

事实上鬼子放弃占领长沙的原因有三:其一、国民军的战斗意志强,而他们的物质消耗巨大,战斗力直线下降。虽然还能支撑得住,但如果继续打下去,必成此消彼长之势。与国民军的伤亡比会越来越拉平,时间拖得越久对他们越不利。

其二、宜昌的形势危机,他们必须要抽调援军赶赴宜昌。从而会更进一步地削弱他们的战斗力。其三、他们对战胜第九战区已经失去了信心。

这第三点非常重要,他们失去信心又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对手很强,强到他们失去了再持续下去的勇气。另一方面是他们的部队战损比较高,战场态势对他们越来越不利。

这两个理由都有,但第二点又占主导。我们就关注一下他们的部队战损比较高这条理由,这正说明他们在湘北战场的伤亡不小。按我们内行人来说,兵员战损四分之一是一个临界点。超过这个数据就会直接影响到部队的战斗力和士兵的战斗意志。”

“仇老,原来你刚才不时提到临界点这个词的意思是这样。”李家豪虚心地说道。

“最高统帅部在宣传时玩了一个偷换概念的手法呀。”赵政国笑道。他是主导,关建问题还得由他来提。

“这是一种政治手段。如果有人追究就可以以种算法来证明数据的真实性,反正也不会影响国人以及世界上对这场战役的看法。”仇老苦笑了一下道:“我军付出的代价却是非常大的。

这个数据可以参考鬼子公布的数据。当然不是死亡数,也没有什么俘虏。我方的伤亡是五万左右,大约牺牲了三万多人。以我军的战术安排,鬼子能俘虏的弟兄数量并不多。不排除鬼子抓捕平民充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