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缔造者的声音(2/3)

参谋部来自于讲武堂,来自于那些忠于皇家但是不一定忠于皇帝的人来担任。

军官想要调动军队,就必须要总参谋授权的战时指挥权。

如果没有,这些高级军官基本插手不了军队的日常事务。

招兵有兵站招募新兵,送到作训部完成新兵训练,然后有参谋部按照各部需求随机分配。

军饷由后勤部登记造册,上报东宫,东宫审核之后发放军饷领取凭证,再由士卒按月到皇明银行专门开设在各军营的兑换点去兑换。

武器由总装备部,按照你部的属性,作战需求,士卒情况等进行分配。

即使士卒有过失,那也有军监负责按照条例进行处置,若是士卒不服,可以上报锦衣卫进行调查仲裁,最后由东宫给出最后处置。

所以军官战时才是将军,平时驻扎的时候,他们只是一个代号,连调动一个百户所的兵力的权利都没有。

但是东宫确不一样,从新军建设之初,防疫军就是东宫下属,后来虽然改革,但是东宫监军,东宫后勤监军,锦衣卫监军和参谋部等等的权利都是一样大的。

虽然后来军队改革,但是太子派出监军的制度并没有变,新军所有的调动、物资供应、军饷发放等等都在东宫的监督之下。

而锦衣卫更是随时监督着新军的异动。

更何况参谋部更是朱慈烺亲自挑选成立。

除了参谋部再说后勤,当初崇祯为了担心朱慈烺完全掌握火器制造对内廷不是好事,所以要求曹化淳在内廷也设立了火枪生产作坊。

那个时候火枪生产两边产能还是相当的,甚至内廷一度因为巧匠众多,朱慈烺还要从内廷借人。

但是打仗不是只抗一杆火绳枪上战场就行的,各种武器陆续研发,朱慈烺的火器厂规模越来越大,生产的门类越来越多。

到后来,新军更是以燧发枪代替了火绳枪,内廷还在生产老式的火绳枪。

不仅仅是火绳枪,各种口径的火炮,各种弹药,好有其他军用物品,都是由朱慈烺在生产。

内廷依旧在生产火绳枪,虽然大明新军不用了,但是高丽新军还在用火绳枪,又有倭六国也在用,后来垦殖公司也在用,现在赏金猎人团也可以购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