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终于到京(2/2)

朱慈烺来的时候,崇祯十年式战舰上用的火炮已经铸造完成装运到天津船厂去了,所以朱慈烺没有看到。

不过崇祯八年式炮舰用炮倒是生产的如火如荼。一百五十艘以上的数量,每船72门大小火炮。

也就是说仅仅崇祯八年式所需要的火炮就要超过一万门。

而陆军一个炮团的火炮数量也不过三百多门大小火炮而已。也就是说大明陆军十五个师完成换装后,装备的火炮也不过不到五千门火炮而已。

所以为什么海军比陆军花费贵!为什么海军是高技术兵种!

而后膛炮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发明,大明本来就有后膛炮,只不过因为气密性,炮药威力等等因素影响,实战效果不强。

而新式后膛炮,最终还是要解决密封问题、膛线问题、炮弹问题、火药问题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才能实现。

其中钻膛工艺又是前置条件,而想要获得稳定的钻膛速度,又需要动力上有所革新。

这绕到一圈又绕回蒸汽机上面,朱慈烺远远低估了蒸汽机制造的难度,原本以为气缸是个难点,结果仅仅一个锅炉就让那些工匠们抓破头。

一体成型,没那技术,分段制造,压力大了要么漏气,要么爆炸,反正就是搞不定。

而且往复式蒸汽机涉及到的机械原理,根本不是开一个金手指就解决的了的!

蒸汽机是欧洲十八世纪初的发明,发明之初,因为效率低下,仅仅用来给煤矿抽水。反正煤矿就是不缺煤。

之后用了七十多年之后,瓦特着手改良蒸汽机,瓦特用了二十年的时间才完成改造任务。

之所以发明七十多年之后才有人改革成功,并不是说瓦特有多天才,那只是一个方面,这更是因为,技术需要进步,尤其是机械加工技术需要进步。

对方近百年的路朱慈烺想三年走完,那是不可能了,大明现在工业基础更加薄弱,甚至具有科学思维的人都是少数。

这个慢慢来就是了,反正大家都没有这个技术,大明也等的起。

看完永平的事情,这次朱慈烺终于动身回京了,京城那边也随着太子回京日子的临近变得诡异起来。

说不上那些大臣有什么串联,只不过是大家在太子手下失败太多次,已经有点畏惧了。

大家虽然不敢在报复,但是不合作总可以吧!咱们不说,不问,不听,不作为所有关于太子的事务。

但是没有想到,崇祯并没有打算就这么放过他们。

朱慈烺到通州的时候,就得到消息,崇祯为了表彰太子殿下的功绩,要求礼部出城十里迎接太子。

但是礼部拒不合作,以辞官相威胁,然后就被罢免了。

之后礼部一般官员告病或者告假,甚至有人跟着提出辞官。

御史觉得太子行的是与民争利之事,在江南更是杀得人头滚滚,抄家灭族的事情更是没少干,凭啥被百官出郊迎接十里。

朱慈烺对此也是无奈,这些人竟然又想搞强项令那一套,迎接不迎接的朱慈烺本来无所谓。

但是现在,这些人要是不出来迎接,反而显得他朱慈烺不得人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