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父皇,您要干嘛?(2/3)

也就是说,大明的银子多,但是大多不流通,这些钱都被藏了起来,民间数次出现钱荒。

而且不仅白银不够用,大明铜钱也一直都不够用,市面上流通的钱不够,那是不是就挫伤了大家的生产热情,要是大家都不生产东西,大明的财富怎么增加呢?”

崇祯哦了一声:“所以发行粮票能当钱使唤?以前宝钞为什么就不行呢?”

朱慈烺点点头:“父皇,那里面有一张是说明宝钞得失的,就是这个。”

朱慈烺把那一份宝钞成败论拿出来:“父皇,宝钞失败就失败在,他强制发行,根本不符合事情情况,而且只发行不回收,民间宝钞只会越来越多。

就像儿臣说的这钱一多就不值钱了,若是要保证宝钞的价值,朝廷首先税收上就应该接受宝钞,在一个不能滥发,而且保证随时能兑换真金白银,这样百姓才会认可。”

崇祯也多次研究发行宝钞,只不过应为宝钞实在是太烂大街了,全民抵制,大明有很多有识之士也发现了其中的弊端。

能看清形势的人也不止朱慈烺一个,上书言其中利弊的崇祯也读过很多,所以朱慈烺这一篇总结性的东西,他还是能看懂的。

朱慈烺接着说道:“宝钞发行必须有准备金,初期为了使得百姓对宝钞有信心,一石粮食只发行一石粮票,而且当一地粮票存量过大,应当立刻兑付现银,确保在挤兑时粮食充足。

到了后边,等大家对于粮票建立信心,粮食不在短缺的时候,可以考虑根据银子和其他财富折成银子发行粮票,到时候市面上有了钱,大家的日子也就会更好过了。”

崇祯嗯了一声:“你这就相当于把粮食换成票,变成了流通的钱,到时候不仅银子和铜钱是钱,粮票也是钱,民间的钱就增加了。”

朱慈烺开心的一笑:“就是这个意思,民间的钱增加了,大家就更愿意生产,民间的财富也就增加了,大明的财富就不在是恒定不变的,而是不停增长的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