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复社和几社(2/2)

东宫的防卫由李若琏带着的锦衣卫负责,安全上也没有问题。

做好了自身防御之后,朱慈烺就琢磨着反击了,敢说他不可君天下,这不是找死么?

江南士林复社一家独大,但是复社之下确也并不是铁板一块,朝堂上挑起的党派之争很难动摇江南复社的统治地位,但是复社确并不是不可以分化瓦解。

现在云间有几社,浙西有闻社,江北有南社,江西有则社,又有历亭席社,而吴门别有羽朋社、匡社,武林有读书社,山左有朋大社,佥会于吴,统合于复社。

大家虽然同属复社但是学派之间也有争夺,只不过因为复社太强所以压制了那些杂音。

现在情况确不一样了,大明开放了报纸管制,天下喉舌也不再是复社一家独大,加上这次为了粮食导致的江南非议,朱慈烺也终于下定决心进一步打击复社。

而最合适的目标就是几社了。

几社位于松江府,也就是后世的魔都地区。‘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作为江南棉织业的中心,不管治学水平怎么样,光从财力上来说,就足以跟复社一较长短。

而且几社的几位大佬可比复社那些有骨气多了,几社六子中有三人抗清,一人早死,仅有一人降清,比起复社大佬来说有气节多了。

几社以‘绝学有再兴之几,而得知几神之义’而得名,非亲族故旧师生不得入,比起复社那种大开方便之门招收的社员要稳固的多。

所以几社又有财力,又有气节,社团稳固,绝对是适合跟复社掰手腕的社团了。

两者虽然都号召复古,不过复社更倾向于政治社团,他们的口号‘蠲逋租,举废籍,撤中使,止内操’无一不是带有明确的目的,为其利益阶层说话。

而几社更像是一个文学社团,主要头目更喜欢闭门读书,吟诗作词。

朱慈烺把刘若愚、李若琏、统计司司正黄清源、典算司司正程钱、报纸负责人王进财都叫来:“江南粮商的反弹很厉害呀,老刘,你收粮计划进行的怎么样了?”

刘若愚低头说道:“我已经跟江南各地官仓协调,我们会利用他们的仓储剩余来囤积粮食,到时候会由皇明海运运输。”

朱慈烺又看了看统计司的司正黄清源:“江南种粮情况如何?”

黄清源递上一份奏章:“在李千户的帮助下,我们对松江府、太湖县、江西九江县,湖北黄冈县等十余个县进行了调查统计,其中松江府太湖县等地本地已经没有余粮外销,其余地区还在统计。”

朱慈烺敲了敲椅子扶手:“从各府县调阅档案,调查往贫困地区倾斜,若是江浙无粮可购,那就证明这些地方百姓不缺吃的。”

黄清源拱手:“是。”

朱慈烺敲着椅子扶手说道:“李若琏,你想办法让复社生员写一篇文章,怼一下松江府的棉花种植导致大明粮食不足的问题,然后暗示一下几社说是读书人,其实就是一群织布的低贱匠户商户,说一下他们罔顾国家大义,只知道自己赚钱满身铜臭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