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新流民管理(2/3)

吴启晨见陛下一时没有说话,他也在思考对策,其实内阁讨论过一种策略,就是把人分等级,按照技术劳动能力对流民进行分级,有劳动能力的进行管理,没有的驱逐。

不过人并不能就这么简单的数据化一概而论,因为很多有劳动力的都是拖家带口,家里至少有一个或者几个没有劳动力的流民。

如果进行简单的管理和驱逐,那无疑是一幕幕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剧,这并不符合大明仁义的形象,也不符合大家的价值观。

看着吴启晨脸色变幻,朱慈烺问道:“内阁没有人提出过稍微可行一点的办法么?”

吴启晨躬身:“前些日子有人提出过效仿宋朝,在流民中征召强壮者编入辅兵或者垦殖公司,这样就算流民想要闹事,因为都是老弱病残,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不过这个办法涉及的事情很多,首先大明垦殖公司不能谁便成立,第二这些流民不具备相应的劳动种植等技能,第三垦殖公司的土地要从皇明商号手里购买等等。

所以整个计划没有通过,后来又有人提出等级划分制度,就是把流民按照劳动能力进行分等,对具有劳动能力的优待,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则驱逐。”

朱慈烺敲着桌子,驱逐这个办法肯定是不行的,赶来赶去这些人最后没有了生活保障就算到了关外地区,一样逃不过成为流寇的命运。

因为关内的土地都是有主的,关外的也是,他们在关内一无所有,到了关外一样一无所有,关内的时候还能依靠好心的百姓施舍,到了关外,连这种施舍都没有了的时候,这些人只能铤而走险。

朱慈烺挥挥手:“这个划分等级并且驱逐是个昏招,往哪驱逐?驱逐到关外不过是给关外增加新的不稳定因素罢了。

倒是这个对流寇中的青壮年进行征募成立垦殖公司道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可以把这个等级划分的主意应用的流民管理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