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前置科技(2/3)

军部应该关心的是这批民船该怎么设计,加上哪些设备,进行哪些改进才能在作战的时候,征调来后勤运输不至于不方便。

当然不能光想着自己方便,你们这些改进影响了人家的拉货数量,也要给人家赔偿。

也就是说,军部出一部分钱,让这些船主在生产的时候加上能服务后勤的标准,这个要凭自愿。”

朱慈烺这么一说,卢象升立刻就想到了其中的好处,连忙拱手:“是,臣回去就吩咐后勤部研究改进方案。”

处理完天津船厂的事情,朱慈烺又面临一个新问题,那就是金州船厂和胶州船厂的定位。

当初朱慈烺是奔着把两个船厂发展成跟天津船厂一样大的船厂的目标来定的,甚至在未来这两个船厂将会比天津船厂更重要。

但是现阶段,这两个船厂的处境就比较尴尬了,这两个船厂,没有炮厂的支持,也没有蒸汽机厂在旁边。

现在已经沦为跟民用船厂一样为天津厂生产船壳。

其实朱慈烺也想过是不是从海路把蒸汽机运到两个船厂,让两个船厂也有舾装能力。

但是一个是现在吊装蒸汽机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何况蒸汽机还不够用,所以这个提议就搁置了。

现在看来如果明年船用蒸汽机厂建成,后年在完成第二期,那么船用蒸汽机的转运就成为了可能。

那么两个船厂是进行技术升级,使得他们也拥有舾装的能力,还是继续当船壳生产基地呢?

这里面除了运输的难题,朱慈烺还担心的是技术扩散问题,朱慈烺对于军事和高科技管理的非常严格,基本上大明重要的军工作坊都在京津和永平地区。

而蒸汽机的生产也是一样,如果把蒸汽机运到金州和胶州,那么以后这些地方产量增加了是不是要新建蒸汽机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