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五章大明的超级城市群(2/3)

李通钩着头没有接话,您说的这些咱们都懂,但是十年真的等不起啊,李通现在就能看到自己退休后的生活了。

为了跟内阁错开防止因为高层更迭导致的内乱,军部换届比内阁要晚半年的时间。

所以后年年中的时候,李通就要退休了,就像杨嗣昌现在的职位一样,担任一些皇家的军事顾问荣誉衔,到各学校讲讲课,或者去藩国讲学开个讲座,参加一些交流会。

至于再次亲临前线指挥作战?李通的经验还真的不如周遇吉和曹文诏这些真正指挥过灭国之战的猛人。

军部新的天才不断涌现,新的技术不断更新,也许十年之后的武器装备李通自己都不认识,还谈什么指挥?

新生代不一样了,他们这些人是时势造英雄,并不是他们比别人优秀多少,只不过是他们运气比较好,成为了第一批跟着皇上的那些人。

但是这些新生代就不一样了,他们真的是靠着天分,靠着战功一点点升上来的,人家是真的天才。

十年之后有这些真正大天才坐镇,他们这些老年人可能只有报社的记者偶尔想起找他采访约稿谈论一下对战争的看法了。

虽然陛下说的很有道理,但是真的很不甘心就这样结束了。

朱慈烺看着李通不说话,心里也很无奈,大明不能一直打仗,军工后勤工业虽然也挣钱,但军工不能占据工业的比重太大。

这些年大明对于军工和重工业的倾斜已经很明显了,朱慈烺可不想走上红毛失败的道路。

民生相关的轻工业需要建设,百姓对于生活质量提高的愿望要满足,不能经济连年增长百姓确依旧在温饱线徘徊。

钱就那么多,往一个方向倾斜另一个方向自然就会减少。

而且随着大明开始城市化加快,基础设施的矛盾已经开始尖锐,不仅是京城这样,大明不少百万人城市都在朝着两百万方向迈进。

而那些五十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也朝着百万狂奔。

城市群的现象也开始出现,京城、天津和永平三个点组成的京津永城市群。长三角更是扎堆了松江、苏州、金陵和一批中型城市。

杭州湾杭州城带着一批中小城市也在起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