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飞龙箴(2/2)

“这些酒具的排列,都是有讲究的。刚那小子也真够点儿背,一把就中了招。”

这飞龙箴,其实是一种十分古老的机关。

起初,是用的是竹针,直到后来才演变成了金属的针刺。

所以在名字中,才始终保留着这个“箴”字。

其原理,并不复杂,重点就在于平衡。

古人往往会在陪葬的明器附近,安置飞龙箴。

然而,往往在砖砌的墓室之中最为常见。

因为砖砌的墓室,无论是墓墙,或是地面,都必然存在缝隙。

将飞龙箴藏匿在明器周围的砖缝之中,一旦盗墓贼取走那控制机关平衡的砖板上,所摆放的明器。

毋庸置疑,将会破坏整个机关的重量平衡。

缝隙中的飞龙箴,便会立即弹射而出。

由于飞龙箴往往与明器相隔极近,所以一旦触发机关,根本来不及躲避。

古往今来,无数的盗墓贼,都死在这飞龙箴下。

可是,如果提早有所提防,就不难发现这机关的猫腻。

首先,飞龙箴虽极其隐蔽,但为了能够保证机关能够灵活触发,往往会将飞龙箴所在的砖缝,留的相对略宽一点。

更为明显的是——这道缝隙,绝对不会用夯土填实。

因此,如果仔细观察,并不难找到飞龙箴所在的墙缝位置。

眼前这西侧墓墙与地平面衔接处,从左至右整道墙缝,就明显稍宽,而且中空!

至于飞龙箴的剧毒,则因为曾用毒液长时间浸泡。

相传,这种毒液名为“狄龙涎”,提炼方法起源于先秦时期的白狄人。

毒性至强,一旦渗入血液,仅一滴便足以毒死一只成年公牛。

虽然狄龙涎的毒,没有解药。但幸运的是,后人自有一套鉴别之法。

人和动物的血液,一旦与狄龙涎相融。颜色便会由鲜红色,逐渐加深,变成暗红褐色。

但有时,颜色变暗的程度并不明显,也难于观察。

后来,有人无意之中发现——

胆液遇到狄龙涎,会呈现出十分醒目的墨黑色。

反应速度极快,颜色的变化更是异常明显。

因此,胆汁便成了鉴别狄龙涎的不二法门。

赵喆听完,回头看了看那被开膛破肚的人皮螈,不禁心里感慨——

这臭烘烘的东西,竟还帮上了大忙。

“海爷,那咱们今天可真是走运呵。要是没有那鬼皮子的胆,这好几米长的墙缝,咱们不得一起凑血去试毒啊?”

站在旁边,听得一愣一愣的老耿,此时更是连连感叹起来。

眼里更是颇含感激地,瞧了瞧身后那肚皮开花的人皮螈,不住念叨着。

“别看那鬼皮子了!要不你去给它磕一个?”

“等那四眼破了机关,赶紧把那套海兽杯抢来。”

“就那品相,你小子几辈子也难遇上一只。”

老赵拍了拍老耿,压着嗓子低声说道。

老耿一听这话,立马舔了舔嘴唇,两只眼睛便盯上墙边的秦淮。

就连他那脖子,都卯着劲儿往前伸着,活像是准备狩猎的大头龟。

只见秦淮从包里掏出一只黑色皮质手套,戴在了右手之上。

左手握住匕首,将刀尖缓缓插入那黑斑左侧的砖缝之内。

身体紧贴墙壁,将匕首微微倾斜着,缓缓顺着砖缝,向那飞龙箴所在的位置划了过去。

就在匕首触及到那黑斑中心的一瞬间,“嗖”的一声轻响,再次传来。

几乎是弹指一瞬间,秦淮的右手猛然向前伸出。

定睛一看,只见他食指与中指间,已然夹着一根长约两寸,泛着寒芒的银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