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干点大事(2/4)

金银财宝、古董字画是一件儿都没少。唯独所在赵家密室里的堪舆古籍,不翼而飞。

只剩下赵邦兆书房抽屉里,和一堆草稿纸混在一起,潦草手写的“封门”一章译本,和零星的图文注解。

传家宝丢了,老赵家算是炸了庙。

赵家人不惜人力物力,抓贼抓了整整三年,却还是一无所获。

最后只能心里骂着那小偷的祖宗十八代,一边儿恨得牙痒痒,一边儿摇摇头、叹口气说:算了!好歹还有一章译本呢,总比毛都没剩下强啊!

事实上,这封门一章,看似不起眼,却详细罗列了八十一种墓门修建方法以及封门要诀。

赵家人从此代代相传。凭着从老祖宗手写译本里学来的手艺,成了江湖上赫赫有名的建陵门匠。

有意思的是,深谙墓中稀奇精巧门道的赵家人,竟还相当有经济头脑。

一边替皇亲贵族建陵、造墓门,得着大笔的封赏酬劳。一边搞起了副业,抡起膀子去开先代的古墓门,倒起斗来。

积年累月,明器也捞了一大把,可算是富得流油。

但从民国起,兴师动众造陵墓的事就不常有了。赵家人这门匠的主业,自然也难再维持下去。

眼看着时代彻底变了,赵喆的爷爷——赵乾坤,果断带着媳妇和一对孪生子,南下深圳,开了个开锁铺子。

或许是赵家人天赋异禀,触类旁通。门匠转锁匠,没想到手艺还真不错。

渐渐地,这开锁的生意也干的有模有样。

虽说赵家人的行当身份变了,但搞副业的这个爱好可是没变。

老赵家明面上开始了锁匠生意,暗地里,赵乾坤、赵江海、赵江河这爷仨,时不时的也去倒个油斗。

开锁这一行,说到底还是小本买卖,收入实在不多。

不过,好在老赵家的家底相当厚实,爷几个也乐得清闲,反而有了更多的时间搞副业。所以,从来也没动过关门大吉的念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