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不会是骗子吧(2/2)

李教授推荐的旱稻品种是“旱稻345”。

这个品种是国内的品种,已经在西非和俄比亚推广试种成功,目前在这两个国家种植面积已经达到40多万亩。

“旱稻345”的生长期大概是六个月,耐贫瘠,耐干旱,对于土质的要求不高,需要的水也很少。不用人工引水,只利用自然降水就可以。

“我们以前曾经有人去苏马里考察过,那里自然环境跟俄比亚相似,适合这个品种种植。”

“它的优点有几个,一是种子直播,不用育苗移栽,可以节省人工。”

“二是产量比较高,每亩在400公斤左右。对于非洲的旱地来说,这是很可观的产量,经济效益很不错。”

“三是管理简单,只要播撒除草剂就行。”

“四是抗逆性强,能适应和抵抗各种不利自然条件。”

“我们以前就曾经计划在苏马里推广,但是因为那里局势不稳,就一直拖延下来。”

“如果你们二位在当地有能力,咱们不妨合作一下。”

“行啊,我们完全可以控制当地的形势。土地、人工我们来提供,你们给提供一下种子和技术指导。如果成功了,就大面积推广。”

双方一拍即合,很快确定了合作方案。

由推广中心提供种子和种植技术,并派一个人前去指导。

楚杰克在赛拉地区,胡奎在拉马地区,分别提供一百亩土地试种,建立示范基地,并培养当地技术人员。

试种成功之后,开始扩大推广。

试种这一批,由推广中心免费提供种子,前去的技术人员,工资也由中心负担。

技术人员在拉特兰的食宿和交通问题,由赛拉市和拉马市解决,两个地方给技术人员适当的生活补助。

楚杰克和胡奎很爽乱,两个人决定给技术人员每个月1200美刀的补助,双方各负担600美刀。

今后的推广阶段,种子继续由中心供应,拉特兰方面出钱购买。

这个也是正常条件,楚杰克和胡奎爽快答应。

拉特兰的粮食供应,一直不能自给,需要从外部输入。

如果旱稻345在拉特兰推广成功,不仅能解决粮食自给问题,还能有剩余。

关键是给广大的农民,提供了一条增加收入的渠道。

从推广中心出来,老刘就开车送楚杰克和胡奎前往俄比亚首都雅迪斯。

定了前往中土京城的机票,老刘回去,两人在酒店入住。

第二天,两人从博莱国际机场起飞,中间经过将近十四个小时旅行,在德里机场停了一下,最后抵达京城。

从雅迪斯出发时,是零上20多度,下飞机的时候,是零下十几度。

一到机舱口,楚杰克不禁打了个冷颤。

“胡大哥,我看咱俩得去买点衣服,否则的话,怕是要被冻死。”

“哈哈哈,好,出去之后,就打个车。先买衣服再投宿。你还别说,这天儿还真够冷的,两年没回来,都有点儿不习惯。”

“你说咱俩都没有专车和秘书来接,这市长当的是不是惨了点儿?”

“哈哈哈,是惨了点儿。你比我强一点儿,大概跟个镇长差不多。我这个么,其实跟个村长一样。”

“没关系,用不了多久,咱们就会成为真正的市长。”

“那是必须的,走吧。”

看着两人下了舷梯,一个空姐说道。

“王姐,这两人说他们是市长,是不是骗子啊?”

“当然是骗子。不过骗子不要紧,就怕是精神病。”

精神病?不会吧,这一路上两人似乎挺正常的啊。

喜欢带着海盗奔小康请()带着海盗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