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说凤阳,道凤阳(感谢流念长存大佬的打赏)(2/2)

“老四,年后跟大哥去北方巡视。”

“俺听大哥的。”

身后朱樉和朱棡还有徐达他们才跟上来。

离凤阳越来越近,官道上能看见很多来往的行人,远远的看到那面大明旗,就马上跪下来磕头。

不久后抵达,徐达请朱标从车上下来,接着便是凤阳知府带着乡里的士绅前来接待。

与几年前相比,凤阳是有变化的,许多朱标不认识的人都来问候他,对他行礼。

陪同朱标巡视的凤阳知府名叫李善,遇到朱标不认识的就细细解说。

“李知府,孤此次来是回乡祭祖的,不必奢侈浪费。另外孤要见刘继祖,去办吧。”

李善连忙点头,吩咐手下人去请那个刘继祖。

凤阳大小官员听说今日太子殿下带着徐大将军他们要回乡祭祖,丝毫不敢怠慢,早早就穿戴整齐到了老朱为父母兄妹修的陵墓前。

甚至还有九个道士,和九个和尚,老和尚看起来已经有六七十岁的样子,却精神抖擞,几个僧徒低着头诵经。

和尚披着大红袈裟,道士穿着青色道袍,站在陵墓旁等候吩咐。

朱标上香祭奠时,守陵官刘英和曹秀,准备了两指粗细的香双手捧上递给朱标。

身后退几步是朱棣,朱棡,朱樉的身影。

因为朱标下令不准驱赶这些乡里百姓,离陵墓周围不远的的地方都占满了百姓,人头拥挤的像庙会。

但徐达命手下的将士里三层外三层的围满了陵墓四周,那股子气势十分肃穆,也没有百姓敢喧哗。

祭祖结束,朱标被凤阳知府李善陪着四处游玩。

虽说后世风景名胜多,但凤阳是蓝采和成仙的地方,在这个时候也十分有看头。

“太子殿下,惠庄钓鱼台要去看看么。”凤阳知府李善在一旁细细介绍。

庄惠钓鱼台,相传庄子和惠子曾于此垂钓。

朱标摇摇头。

“那龙兴寺,殿下要去么。”

“龙兴寺?有什么说法?”

“启禀太子殿下,有个成语叫龙兴晚钟,龙兴指龙兴寺。寺殿后山腰的钟亭内悬挂着大钟一口,为建寺时所铸。

这钟的顶部铸有一对似龙非龙的奇兽,传说是龙生九子之一,称蒲牢。每当红日西坠或旭日东升,“凤岭鸣钟”,其声响彻云霄,龙兴寺众僧随着钟声开始早晚佛课,山上环境清幽。是个好去处。”

身后的朱樉和朱棡两人听到凤阳知府介绍好玩的去出,当下说要去。

朱标对他们道:“那你们就去吧,带上人马安全些,天黑时必须回来。”

“是,大哥。”徐达给朱樉和朱棡调了一队人马。

“老四,你呢?”朱标看他也想去就说道:“去吧,早去早回来。”

“哎,大哥。”朱棣笑着转身追上朱棡朱樉他们。

朱标对凤阳知府道:“刘继祖呢?”

“回太子殿下,这就带殿下去。”凤阳知府李善恭敬带路。

会说话的眼镜说

说凤阳,道凤阳,自从出了朱皇帝,月票收藏来一筐。

长亭外,古道边,月票推荐来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