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三宝你去管水军(2/3)

崇祯时期,他研究过郑和海图,甚至归纳出了七次下西洋的准备。

必须组织,训练有素质的船队。相应的造船设备和造船厂以及海港物质基础。

船队的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多种行业人才都要精准去分工,进行高效合作。

当年郑和船队的定位导航技术先进,用罗经指示航向,用更数单位计算航程,造船技术也要先进。

六分仪和航海钟也可以考虑用上。

朱标画了几艘简易模型船给郑三宝看,将船体按船舶构造比例加宽后,可有效的提升船舶抗沉性和稳性。

崇祯宫内史书记载,历时28年的航海,最多的时候有二百零八艘船。宝船六十二艘。

福建,浙江,江西,湖广和扬州等地,都有造船厂。

到明,产生了沙船,广船和福船三种船型。

郑和下西洋用的福船,在当年利用风力航行的时代,除了船型,船舶动力也是当时发展带动的。

当时想着平定内外,也凑热闹想在明末来次航海,所以当时记了不少的资料。

“孤让你立刻背下来,往后会详细告诉你。”朱标指着简易船图。

三宝看着上面画的五种简陋船型道:“九桅杆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

“宽18丈(56米),这个是阿拉伯数字,读作十八。”朱标把阿拉伯数字18给三宝读了遍。

马船,粮船,座船,战船…背的郑三宝都花了眼,自家太子爷可真厉害,知道这么多。

东宫旁的空地,刘伯温拿来一张名单交给玉儿道:“把这工匠名单呈给太子殿下。”

锦儿此刻忙着清点人数,短时间内,就来了不少的工匠。

怕他们有的没真本事,刘伯温和宋濂干起了挑人的事情。

按照太子吩咐,木匠,铁匠和泥瓦匠,开矿的,种地的,修水建坝的,五花八门都来了。

锦儿拿着毛笔记录面前排长队的:“你做什么的。”

“小人会做炮仗。”

“下一个。”

“小人是石匠。”

“你会什么?”

“我是大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