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北昌行之四十四(1/2)

不论何老娘如何总结寻找孙子落榜的原因,落榜就是落榜了。

阿冽倒没太气馁,秋闱结束,反是轻松起来,沈氏见儿子这小半年用功累的脸颊都微微凹陷下去了,很是心疼,直说要给儿子好生补一补,阿冽倒没什么,他本就不是个娇惯的,身子一向也健壮,这秋闱九天虽不若在家里住的舒坦,但升火做些简单饭菜啥的,他都会来着。不说文章如何,就这烧个简单饭菜的本事,许多考生就不成。阿冽也没做什么费事的,他就是用葱姜炝个锅,做碗炸酱面罢了。可就是这么一碗面,直香得半个考场都闻得到,阿冽吃得挺好,睡也不委屈,家里被子给做得厚实。就是考试时,他也很注意不要把窗子关的太严,免得烧炭盆出事。

说来,北昌府因敢侯严寒,秋闱必是极冷的时候了,每次秋闱时官府就同学子们说,莫要将考间封的太严实,容易出事啥的,可每年都有出事的。

今年好在没出人命,也是庆幸,但人抬了出去,这秋闱也算是完了。

阿冽想想,就觉着自己挺幸运,何况,初次秋闱,他也长了不少经验。

知道自己落榜后,阿冽没在家多待,他这一落榜,见着他的人好像没了别个话题,不是说他运道不好,就是说让他继续努力的话。阿冽不爱听这个,没中就没中呗,下回可以再考,又不是啥要命的事儿。这种话,听一回觉着宽心,听多了就烦心了。

他干脆拿着自己默出的文章,又去了姐姐那里,请姐夫和罗先生再帮他看一看。

阿念罗先生看了都觉着还成,阿念道,“发挥的不错。”

罗先生也说,“要是余巡抚今年秋闱前没回来,你多半是榜上有名的。余巡抚既回来了,他更喜欢务实的文章。”说着,罗大儒道,“其实,这也就是临秋闱前,讲一讲各考官的喜好,倘真是一等好文章,就不必研究考官的喜好了,好文章,不论哪个考官都会说好。这回落榜也并非坏事,你即便榜上有名,明年春闱也中不了的。倒不若趁此多加磨练,把文章做好了,倘是顺利,待得三年后,春闱亦是可期。”

阿冽自小看着他爹他姐夫科举的,今到了他这里,对科举更不陌生,也知罗大儒说的是正经。阿冽道,“我索性就不回家了,还在姐夫这里,也可就近请教先生。”

罗大儒这把年纪,就喜欢上进少年,见阿冽很知道努力,心下喜欢,笑道,“如今还有三年,你也不急着秋闱,我教你个法子,你白天就跟着阿念打个下手,熟悉一下经济人情,把念书的时间挪到晚上。既知经济人情,心莫要散,如此,三年之后,必有长进。”

阿冽正色就了。

阿冽的好处在于,你说,他肯听,而且,不是嘴上听,真正心里也听得进去。

何老娘见大孙子这般上进,私下同余嬷嬷道,“阿冽再考试,我必要添厚厚的香油钱不可。”觉着上遭香油钱添的少,故而,菩萨没给显灵。

余嬷嬷笑道,“阿冽少爷这般上进,菩萨知道了也会保佑的。”

阿冽就跟着阿念跑个腿啥的,何家人有样好处,何家出身是挺寻常,以前勉强算个小地主,何恭念书中了进士,这才将家族带入了官宦之家的门槛内,但也就是刚进门槛罢了。但,何家人从来不讳言自己出身,而且,阿冽小时候也是时常街上跑着玩儿的孩子,他爹虽是做了官,他也没觉着自家就如何了不得了。阿冽没什么架子,就容易同下头人打成一片,当然,头一回收好处啥的,阿冽也是颇为不适,回家还同阿念哥说这事儿呢,阿冽道,“我同庄典史他们出去,人人都有,我不拿,怕他们不自在。阿念哥,都是这样么。”

阿念道,“这也是常例了。官场上,如我,如庄典史,这都是有品阶的官员,朝廷给发俸禄。下头衙役胥吏,每月的月银是县里截流的银子给发的,一人不过二两银子,这二两银子,要说养家糊口,要是家口少的,紧巴着也能过。倘是家里人多的,糊口都难。故而,倘有什么公差,他们去了,那头儿必然会给些跑腿钱的。这钱,庄典史拿大头,底下一人也能分些。既然你在,自然要算你一份,你只管收着就是。”

阿冽点点头,“这算不算民脂民膏啊?”

阿念笑着敲他头一记,与他说起家常过日子的事来,“你看我这里,家常并不算奢侈,就是平常过日子,家里丫环、婆子、厨娘、小厮、侍卫,加起来也有二十来人,每月他们的月钱就得六十两,再加上平日里花销,一年上千银子打不住。我一年俸禄不过百十两,要支撑家里怎么办?甭想着渔肉百姓,那是没水准的人方干的事。我与你说,官场上都有一笔截流银子,沙河县不大,也有上千两之多。可这些银子,也不全都是我的,底下这些人,你得养得住他们,他们才能为你办事。这养人,又得拿捏住分寸,不能叫他们胃口大了,却也不能叫他们饿着,这就是做上官的本事了。可你算一算,就这么着,把截流的银子都算上,过日子还是不够。”

“那怎么着啊?”

“还有田地啊铺子啊,子衿姐姐要理家中产业,出息的银子比我一年得的都多。”阿念道,“这就说起家里女人们来了。咱们男人在外当官,上头要应付上峰搞好关系,下头又得力所能及的为百姓做些实事,自是不容易。可家里女人们也不是闲着的,我与子衿姐姐成亲后,家里事我都没操过心,都是子衿姐姐打理,又要与女眷交际,又要管铺子田庄,还要照看孩子,多辛苦啊。所以说,男子汉大丈夫,得知道心疼媳妇。更甭学那些不知好歹的,日子刚好过些就三个姨娘两个妾的,两个人一条心的过日子好过,这么多姨娘小妾,先把媳妇的心寒了,以后哪里来得夫妻同心呢。”说着,阿念道,“也就是你快成亲了,我才把这秘诀传授给你的。”

“爹早跟我说过了。”阿冽十分怀疑的瞅着阿念哥道,“阿念哥你这个不会是跟爹说的吧?”

阿念道,“我是无师自通,天生体贴。”

阿冽很有些不信,当然,阿念哥同他姐姐感情也是很好滴。姐夫小舅子说了些私房话,阿冽也深觉长进不少。

待得临年,江仁还要去一趟北靖关送军粮,阿冽惦记着姚节,同姐姐、姐夫说一声,他同江仁一道去了。何子衿笑道,“既是要去,把给阿涵哥和江夫人的年礼一并带去。”还有姚节的,过年的东西,何子衿也给他预备了一份。

阿冽自是没有意见。

因就要年了,干脆也把纪珍一并送回了家。

纪珍现在不穿小红斗篷了,他现在改穿雪雪白的兔皮小褂,跟阿曦妹妹那兔皮小褂一个款式的,当然,与阿曦妹妹分别时,自有一番难舍难分,大家都见怪不怪了,总之俩人三天前就开始说离别的话,一直说到将走之时,俩人还没说够呢。大家听得耳朵里都长茧子,纪珍依依不舍的辞别阿曦妹妹与大家,就带着他身这的侍卫随从,同江仁阿冽一道回了北靖关。

一路风雪难行,好在大家在北昌府这几年,也惯了的。因是运军粮的差使,一路上倒有驿站可做歇脚之地,还有,纪珍是纪大将军的嫡长子,说是北昌府的第一衙内都不为过,他到了驿站,驿丞啥的,恨不能把他供起来。江仁一行也沾光不少。

待得到了北靖关,自是先给江夫人献上年礼,然后方去交军粮,住在何涵那里。何涵因着父母过来同住,干脆把隔避的一套两进院也买下来了,住的很是宽敞。何冽都说,“以后大郎二郎娶媳妇也有地方。”

何涵打趣,“可见阿冽喜事近了,话里话外的都是娶媳妇的事。”

阿冽因被打趣的多了,何况他喜事本就在明年,如今脸皮也稍稍厚实了些,笑道,“是啊,就是阿涵哥怕是没空去的。”

何涵笑道,“人不到,礼也到。”

阿冽道,“那就等着阿涵哥的大礼啦。”

大家说笑一回,江仁阿冽把大毛衣裳脱了,围着炭盆烤好,何涵还说呢,“阿仁过来,我是料着的,他跟阿文,每年都得走上几遭的,这么大风大雪的天,怎么你也来了。”摸摸阿冽身上棉衣,很是厚实,何涵这才放心了。

“这不是考完了么,我在阿念哥身边帮忙,阿仁哥过来,我就跟着一道来了,我还没来过阿涵哥这里呢,再看看阿节,他一人在这里,怪不放心的。”阿冽道。

何涵道,“阿节这小子也是,去岁还叫他来我这里过年呢,今年就不来了,跟几个军中兄弟一道过年。他宅子也置的近,就与我隔了一条街。”

阿冽道,“阿涵哥你年下正忙的时候,嫂子大着肚子,阿节兴许是有些不好意思。”

“他那脸皮,还不好意思呢。”何涵笑道,“我不晓得他们,年下有差使还好,要没差使,不知如何胡天海地的闹腾呢。”

一时,何念王氏也过来了,更添几分热闹。

王氏如今寻到了儿子,更兼儿子有出息,早把先前的事忘了,拉着阿冽江仁就说起话来,还尤其问候了一回何老娘的身体,王氏笑道,“上回来的匆忙,我就一门心的记挂着来你阿涵哥这里呢,也没去看看你祖母,婶子她老人家如何身子可好?”

阿冽笑道,“劳大娘记挂,祖母身子很好,早上都要一碗粥两个馒头。”

王氏笑,“比我吃得还多哪。”

“是啊,能吃是福。”阿冽道,“祖母在家也常说起大娘,直说有空过来看望大娘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