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下饵(2/3)

这一石又激起千层浪。

有反对的,表示魑魅魍魉自古有之,君子敬而远之即可。

何况常言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若兴师动众增设有司衙门,无异于浪掷国帑、虚耗国力。

有支持的,表示打从今年开春以来,奇闻异事层出不穷,朝廷若一直对其不闻不问,与掩耳盗铃何异?

且专设有司衙门,也可预防疏导,避免北镇抚司惨案重演,又怎能说是虚耗国帑?

正反双方各执一词,近几日里吵的不亦乐乎。

但总的来说,反对的人远远多于支持的人。

倒不是说朝堂上的衮衮诸公,都喜欢掩耳盗铃、熟视无睹。

而是因为嘉靖皇帝近年来,本就痴迷于修道炼丹,如果专为神鬼之事设立有司衙门,岂不更加助长了他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做法?

正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较之民间偶尔闹出的魑魅魍魉,朝臣们显然更加在意,皇帝的施政倾向问题。

不过……

王守业一目十行的看完邸报,却发现上面刊载的内容,与朝堂上的舆论截然相反,支持设立有司衙门的文章,反而占据了绝大多数版面。

不用说,这肯定是出自嘉靖的授意。

看来新设有司衙门一事,是势在必行了。

而届时自己毫无疑问,会成为新衙门的一员。

想到这里,王守业抬头看向了柳泉:“柳哥,真要从咱们东厂抽调人手,去组建新衙门的话,你有没有想过……”

“打住!”

柳泉立刻把手摇出了重影:“我可受不了拘束,还是留在东厂混日子的好。”

混日子?

呵呵~

恐怕东厂子字颗里最忙的,就是你柳百户了!

前几日蒋世帆主动找上门来,提起王守业在东厂的大事小情,竟是无所不知。

考虑到他东厂内应的身份,这倒也算不得什么稀奇事儿。

可其中有些事情,却是只有同院的柳泉才知道!

王守业由此推断出,柳泉多半就是蒋世帆在东厂的接头人——或许还不仅仅是蒋世帆,毕竟当初东厂跳槽潮期间,顺势掺入锦衣卫的‘沙子’,可不在少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