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站长大人忙开张 第95章 水月庵的重操旧业(3/3)

小尼姑们展示的这些有不少可是红楼中的知名菜色,最有名的莫过于那道茄鲞,后头那个字音同“响”,原指剖开洗净后晒干的鱼。

茄鲞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候的明星菜式,王熙凤介绍的详细:“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

这段不光书里有着详细的描写,几次影视化的时候都没有删减过,可见这道菜的经典。

另外,像是鸡髓笋、鸡油腐乳,名字里明晃晃的就带着鸡;而酥酪是一种奶冻类型的点心;豆腐皮包子虽然外皮是千张,内里若没有猪肉、牛肉这样的大荤内馅儿,就会显得寡淡干瘪。

智善到底年岁尚小,率先越众而出:“你少诬赖人,我们只做素斋的。所谓的鸡油是香油煸炒五种菌子,配上调味所得,鸡髓就是用这种鸡油翻炒的萝卜泥。茄鲞倒确实是智能师姐从大户人家的厨子那里学来的,我稍稍改良了一下,鸡油和鸡汤和前头的方法类似,而肉丁确实豆渣所制。”

智真也做了一番解释:“酥酪做了两种口味,花生杏仁露是我们那里惯常使用的,在你们这里还发现了没见过的椰子,就把椰汁和豆浆进行了调和,口味很是不错。至于豆腐皮包子,确实,没有大油不得其味,我们常用的就是智善说的鸡髓打底,笋尖、蘑菇、豆干、面筋一道切钉,和鸡髓同煨,最后用鸡油调味,就成了豆腐皮包子的馅儿。”

………………

水月庵的美食之旅直接导致罗炜晚上在大食堂那边吃起小炒来都没滋没味的,感觉那些个手握现代菜谱,拿着火锅、烧烤、川味之类的跑到古代作威作福的美食文都是鬼扯。

水月庵的素斋虽然初尝起来惊艳却不霸道,胜在回味无穷,尤其是再次进入进食模式,就会不自觉的开始从口味到口感的全方位对比,然后把现在嘴里吃的这些都衬成鸡肋,难怪中午那会儿,夏金桂就在旁边看着他吃,却一口都不碰。

先不说罗炜这边的食不下咽,大食堂先开席的另外两桌倒是热闹欢腾。下午的时间属于男女嘉宾的自由活动,直到晚饭前才再次汇合,被张文远和黎小凝带着去围观了高衙内、高俅父子教练团对足球队小丫头们的最后冲刺训练。

老实说,经过无数次的失望到最后的绝望,这个时代的青少年已经几乎无人关心足球这项世界级的体育大项目了,更别说“青藤杯”这样的只有个别特定群体才偶然知道的低龄化足球比赛。

别说男女嘉宾们了,连娜娜美美和猪小哥猪小弟听说要直播一群踢足球的丫头片子的日常训练都感觉直播间的人气要崩,然后就真香了。

华夏人一直以自己是现代足球的鼻祖自居,事实也是如此,但蹴鞠和足球在规则上差距还是不小的,认真论,蹴鞠的对抗性、竞争性和技巧性远高于现代足球,比赛阵型的变化更为繁复,一攻一守要有足够的临机专断,甚至更强调“全攻全守”的极端打法,所以才有利用蹴鞠训练兵卒的说法。

高衙内和高俅从他们擅长的蹴鞠中取经,把整个白泽岛少女足球队的小丫头们训练得杀气腾腾,一通进攻猛如虎,再加上细腻的脚法和逼人的气势,弄得围观众啧啧称奇,甚至还有不少弹幕调侃预测,男足国家队将会以0比3惜败白泽岛少女足球队,惹来一片“哈哈哈”的回应。

这一天的相亲沙龙在沙滩篝火晚会中结束,男女嘉宾和主创团队相亲相爱的入住清堂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