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有种 第464章 驱虎吞狼还是借刀杀兄?求月票)(2/4)

    帝王居南京当然容易捞钱了,但是却难以控制北方的军队,搞不好就得出“靖难之役”和“安史之乱”。

    而放任东南财富之乡不管,那就等于让北方贫瘠之地既负担军事,又负担财政。明朝就是这样,九边十三镇中的三边五镇在陕西,同时陕西人还得负担一百七十几万石的税粮总额!而且这还只是民户要缴纳的税粮,三边五镇的军户在承担戍边兵役的同时,还得同时缴纳籽粒粮......真是苦死了!

    赵楷没那么不讲理,而且他也知道中国南方的经济在未来大有可为......如果在不远的将来,赵楷能把大宋领进大航海时代的话,南方的钱还会大大增加。

    所以他得让南人出钱负担朝廷的开支.......南人出钱、北人当兵,就是赵楷的顶层设计!

    而为了维护这个体制,赵楷就必须采取两头跑的两京制了。

    其次,就是设置东南大发运使司、东南大盐运使司、南京留守司等东南三大司。

    其中大发运使司驻秀州,负责将东南财货海运天津......秀州就是魔都上海的那一块,正好处于东南北三洋和长江的交汇处,另外吴淞江还连着南运河,是最佳的运输枢纽。

    而第一任的大发运使,赵楷想交给自己的五弟赵枢。他在南宋海军和海商界的影响力极大,和赵楷的关系也很好,的确是最佳人选。

    东南大盐运使司驻扬州,而扬州、通州、泰州、楚州都是盐业重镇!

    盐税可得好好去收啊!

    而且宋朝的盐业还有很强的金融功能——宋朝的盐引是可以当钱用的,等于一种和食盐挂钩的纸币。

    所以得牢牢的抓在手里!

    而第一任大盐运使则是赵楷的同母弟赵植,另外赵植还会兼任淮东路转运使。

    而南京留守司,则是一个控制东南金融和安抚东南文臣的机构,暂时由靖康皇后朱琏掌控。

    第三个控制东南财政的措施,就是用皇族和文官共管东南财赋之地......这事儿也是无奈之选,因为让文臣完全控制财政的后果,必然是文臣的全面做大。而让北方府兵集团全面接管南方的转运使路也不行,既有兵又有钱那还了得?

    所以启用皇族,让他们和文臣搭班去搞钱,也就是最可行的办法了。

    在这个思路之下,除了淮东路和东南盐业交给赵植主管外,两浙、两江、淮西、福建、荆南等七路漕臣都会由宗室担任。

    而荆北、山东、四川等三路漕臣则会继续由文臣担任。

    而第四个措施,则是分封南越王国......让跑路的赵桓、赵谌父子能有个安身立命的地盘和名分,同时还能驱使他们向南扩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