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有种 第268章 大怂已死,有事烧纸(2/5)

    “回四太子的话,小的找人打听了,”这随员还挺机灵的,“他们是左枢密使提举新军陆师赵明诚、御史中丞宇文虚中、两淮总管兼江都留守张叔夜、沿海总管何栗、枢密院副都承旨兼提举两淮新军事薛弼、枢密院副都承旨兼提举两江新军事吕祉、军器监李光......”

    这个随员一口气报出了好几十个姓名,除了带头起哄的宇文虚中是个御史中丞,其他人都是管军的文官。

    完颜宗弼不解地问:“这些文臣怎么会如此凶悍?”

    “大王有所不知,”回答问题的是刘豫的儿子,两眼泪汪汪的刘麟,“官家自从南迁金陵后就日益昏聩,因为北方武人多拥戴郓王,所以不信武人,两位种太尉、姚太尉、刘太尉都被夺了兵权,其余武人更不得用。

    在不用武人之后,官家又宠信一群妄言抗金的文臣,想用他们来掌军练兵,后来还大开武进士科,一口气取了403个武进士,都被派了带兵官......”

    完颜宗弼还是有点糊涂,“读圣贤书的文官掌兵怎会比武臣还跋扈?”

    刘麟的父亲虽是文官,但他自己没那学问,却喜好枪棒,所以被老爹征辟当了个武官,所以知道武官的苦处,更知道文臣掌兵后为什么会嚣张。

    刘麟叹了口气:“大宋素来以文御武,重文轻武......武官不过是走卒,功劳越大,本领越高,就越受猜忌,死得越快。总有一大群文臣在旁盯着,御史言官们更恨不得把人往死里参。往往一点小错,就会被施以重罚。久而久之,带兵的武官一个个都谨小慎微,哪敢和跋扈二字沾边?

    可是官家信用的那群带兵的文臣却没有这种一百多年养成的小心,一边掌着兵权,一边还以文臣清流自居,真是碰不得也说不得!

    而官家又怠于政务,心思都在修建金陵城池和防备郓王之上......对于掌兵的文臣根本不加制约,所奏无不允,所请无不准,即便有御史言官上了诤言,也一律留中不发。所以那些带兵的文臣也就威权日重,现在都有些不可收拾了。”

    其实也不是不可收拾,而是实在没法收拾啊!

    在赵桓的朝堂中,武将已经被彻底打倒,根本起不来了。而军事宦官几乎一个都没有,所以军事文官已经是唯一和最后的选择了!

    如果赵桓真要把军事文官压到之前武官的地位,那这帮文官也不用造反,撂挑子不干了还不行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