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倾情 第三千七百三十二章(2/3)

    叶逢春见茅书生出面为通海和尚说话,虽然心中兀自不服气,不过他知道厉秋风一心想要打探白莲山庄的秘密,若是自己与通海和尚纠缠不休,只怕厉秋风会责怪自己多事。念及此处,叶逢春打了一个哈哈,口中说道:“庄主大人说得甚是。叶某对通海大师甚是佩服,以为大师若是生在佛教兴盛的朝代,必定会是一代大德高僧,绝对没有丝毫戏谑之意。”

    通海和尚听叶逢春说完之后,双手合什,连说不敢。茅书生见叶逢春不再与通海和尚纠缠,总算松了一口气,又与叶逢春说笑了几句,这才接着说道:“东晋皇族、贵族、大小官吏和民间百姓一心礼佛,佛教兴盛,江南各地出了许多名僧。其中有一位叫作慧远的高僧名气极大,上至皇族,下至黎民百姓,都对慧远和尚甚是敬服。

    “慧远和尚不只精通佛学,而且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无所不精,是以当时许多名士都以与慧远和尚交往为荣。慧远和尚在江南各地云游,与朝廷大员和各地大儒、隐士、富商大贾结交,名气越来越大。后来他到了江西庐山,看到庐山北麓有一片土地风水极佳,颇为喜欢。据说这片土地位于庐山西林之东,南面香炉峰,西临天池诸峰,北倚分水岭、东林山,可以说是一处地势极佳的风水宝地。慧远和尚在此地搭建了一间茅屋,每日诵经礼佛,甚是虔诚。

    “慧远和尚到了庐山的消息不久便传了出去,江西各地的官吏、高僧、名士、富商大贾和信奉佛教的平民百姓闻风而动,纷纷赶到庐山去拜见慧远和尚。一时之间庐山北麓人声鼎沸,甚是热闹。许多人在慧远和尚居住的茅屋左右建起屋宅,每日侍奉在慧远和尚左近,要跟随慧远和尚一起诚心礼佛,求得正果。”

    慕容丹砚听茅书生讲述慧远和尚的事迹,心中颇为不屑,暗想爹爹曾经说过,佛教讲究因果报应,其实是让人一心向善,不要作恶。若是大德高僧,心无挂碍,绝对不会贪恋红尘繁华,往往躲在人迹罕至之处苦修。慧远和尚在庐山大张旗鼓修行,摆明了是沽名钓誉,其心不诚。可笑茅书生讲述慧远和尚事迹之时双眼放光,对慧远和尚佩服之至,可见此人目光短浅,并非智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