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倾情 第三千五百四十八章(2/3)

    诸将听朱元璋说完之后,许多人心中不以为然。朱元璋知道众将心中不服气,危急之时无暇解释,只能乾纲独断,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西征,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虽然朱元璋帐下猛将如云,奈何陈友谅麾下有六十万大军,骁勇善战的大将却也不比朱元璋帐下诸将差多少。两军甫一交锋,陈友谅的水军仗着人多势众,又有许多巨大的战船,立时占了上风。眼看着朱元璋的兵马情势不利,陈友谅以为自己稳操胜券,志得意满之下,竟然驱动座船逼近两军交锋的水面,还不时将船舱的木窗打开,探出脑袋四处张望。

    也是陈友谅活该丧命,他的座船远比其它战船高大,船上又遍插黄旗,出现在战场之时,立时被朱元璋手下的兵将发现。这些将士猜到这只大船必定是敌人大将的座船,甚至是敌军主将陈友谅乘坐的战船,是以打定了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主意,眼看着陈友谅的座船逼近,这些将士不只没有害怕,反倒纷纷驾着小船向陈友谅的座船冲杀过去。陈友谅手下的将士拼命阻拦,死战不退,双方缠斗在了一处,喊杀声惊天动地。陈友谅坐在船舱之中,听到外面杀声震天,以为手下将士已经打败了朱元璋的水军,便即从木窗中探出脑袋查看战况,冷不防一支冷箭射了过来,正中陈友谅的额头。陈友谅惨叫了一声,立时倒在了地上,他手下的将士看到主公中箭,登时大乱,哪里还有心思与敌军厮杀,纷纷四散奔逃,朱元璋的水军趁机掩杀,将陈友谅的水军打得几乎全军覆没。

    陈友谅的水军覆亡之后,陆上的兵马不战自乱,大半溃散,剩下的残兵败将拼命逃走,一直退回到陈友谅的老巢。朱元璋率领大军随后追杀,直捣陈友谅的老巢,最后逼迫陈友谅的儿子投降。虽说朱元璋灭掉了陈友谅,不过每当想起这场大战,他都是心惊胆颤,以为自己能够打败陈友谅,并非是因为手下的将士胜过陈友谅的兵马,实乃上天垂怜,帮助自己大获全胜。想起鄱阳湖大战的艰险时刻,朱元璋对陈友谅更加恨之如骨,对侥幸未死的陈友谅手下的将士极为忌惮,恨不能将这些人杀得干干净净。只不过大明初立,那些侥幸未死的敌军将士也大多归顺了大明,若是胡乱杀人,只怕激起民变,大明有倾覆之危。朱元璋思虑再三,这才没有对陈友谅的部众下手。

    正所谓死罪能饶,活罪难免,朱元璋原本就是一个心胸狭窄、睚眦必报之人,虽然一时之间并未对陈友谅的部将下毒手,但是心中对这些人十分忌恨。待到天下承平,无人再敢兴兵造反之时,他暗中派心腹离开京城,带人将陈友谅手下最能打的一众将军及其父母妻儿和族人全都捉了起来,虽然没有将他们灭族,却将这些人全都赶到船上,连同其族人尽数列入贱籍,子子孙孙世世代代只能做鱼户,双脚不得踏到岸上,否则便是灭族大罪。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