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倾情 第437章(2/5)

    他说到这里,厉秋风突然开口说道:“我听说的事情倒与你不同。据说昔年姚广孝得罪了太祖皇帝,不得不遁入空门。只不过他有几位朋友被太祖皇帝满门抄斩,姚广孝便一心想要报仇。他这人心思缜密,知道想以一人之力颠覆大明,无异于痴人说梦,恰好遇到了同属避祸为僧的溥洽,两人一拍即合,每日里都图谋如何才能害死太祖皇帝。后来两人认为只杀掉太祖皇帝,也算不上为朋友报仇。须得将太祖皇帝的子孙也尽数害死,甚至将大明江山倾覆,才能解了心中这股怒气。

    “两人定下大计之后,恰好太祖皇帝挑选高僧陪伴各位皇子,为皇子祈福,姚广孝和溥洽以为这是天赐良机,便即想方设法使得自己的名字被列入到这份高僧的名单之中。其时太子朱标尚在,姚广孝以为溥洽仪表堂堂,且在江南名声甚好,家世清白,若是一力襄助朱标,待太祖皇帝死后,朱标即位,溥洽可为国师,便可行使复仇大计。不过为防万一,也不能将鸡蛋全都放在太子朱标这个篮子中。姚广孝在诸皇子之中看准了燕王朱棣。这是因为当时最厉害的术士袁珙为诸位皇子相面,认为燕王鹰视虎步,绝不能容忍只做一个亲王,他日祸乱大明天下的必然便是此人。姚广孝暗地里窥伺燕王,觉得可以利用燕王与太子对抗,使得大明江山祸起萧墙,太祖皇帝诸子骨肉相残,这可要比一剑将太祖皇帝杀死更为痛快。燕王为人性子阴鸷,虽能带兵征战,只不过残忍好杀,名声不好。而且他受封燕王,就藩于北平,已近塞外,时时与鞑子兵交战,可以说是一处险地,是以众位高僧无人愿去。姚广孝却夜访燕王,请求与燕王同赴北平。其时燕王因为被太祖皇帝派到北平戍边,憋了一肚子鸟气。见姚广孝面目丑陋,没有半分高僧的模样,心下烦恼,便对姚广孝说道,你有什么本事,要随本王前往北平?姚广孝微微一笑道,贫僧也没什么本事,不过倒可以送给王爷一顶白帽子。

    “王字上面加一个白字,便是皇帝的皇字。燕王何等聪明,立时觉得这和尚来历不凡。当下两人便在室中密议,姚广孝为燕王解说天下大势,使得燕王茅塞顿开。第二日便向太祖皇帝奏明,要请姚广孝随同自己同赴北平。太祖皇帝自然不知道姚广孝的图谋,便准了燕王之请。

    太子朱标早逝,溥洽便又辅佐皇孙朱允炆,一直到朱允炆登基做了皇帝。世人一直以为建文帝削藩之议来自于齐泰、黄子澄等人,其实背后的主谋便是这个溥洽和尚。他早就与姚广孝定好了计谋,溥洽在皇宫中为建文帝谋划削藩大计,使得皇帝与分封到各地的叔伯骨肉相残。姚广孝则煽动燕王谋反,趁机倾覆大明江山。其时太祖皇帝已将大明开国诸将杀了一个干干净净,而刘伯温、李善长等谋臣也先后被太祖害死,无人可以克制姚广孝和溥洽二人。其后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燕王发动靖难之役,一举颠覆了建文帝的江山,夺得了帝位。溥洽确是被成祖擒住,最初虽然受了严刑拷打,不过成祖一心想从他口中问出建文帝的消息,却也不能将他折磨死,便关在天牢之中,倒也没吃什么苦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