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皇帝教诲(3/4)

……

少年写的《燕归梁》早就被宦官抄写了发送出去。

不一会儿全寿宴场上的人都知道了。

许多人都诵读起了这首华丽优美的词作。

大康朝的文化氛围非常好,诗非常受欢迎,词也一样的受欢迎,好看的话本同样受欢迎,好看的戏目也是受欢迎。

大家从小就学习诗词歌赋,能在皇宫寿宴上出现的官员们,对于好作品的鉴赏能力是有的。

丞相曹仪对旁边的礼部尚书李言道:“裕王世子可谓才子矣,真不明白,为什么一个人能忽然变化这么大?”

李言笑着道:“这个下官也不知,不过就凭着这么一首诗一首词,裕王世子再文人中间,可就已经是大家了!”

“那是。”特意赶回来的盐政大臣白恒望道:“皇室有这种人才,真是我大康朝之幸呢!”

旁边的墨家出身的工部尚书巫愚只顾着自己喝酒,也不去掺和,不过心中对白恒望却是有些不屑。

这个家伙近些年来可是阿谀奉承了许多,一点也不像当初那么勇于任事了。

坐在外面的徐东升和徐东平两兄弟,拿到《燕归梁》时,也是惊喜连连。

他们想不到外甥在这种场合都能出彩,和以前的只知道玩耍的少年,简直是两个人。

徐东升此时也更加赞同弟弟的看法,觉得柳铭淇日后成就可期,徐家的好日子要到了。

柳铭淇的新朋友杜立峰,更是骄傲自豪,用他那有些口音的大康语诵读时,尤其的投入感情,并且热泪盈眶。

铭淇世子殿下真真是才华横溢的上国王子啊,自己居然能交到他这样的朋友,简直祖坟冒了青烟,才有如此福报!

对于《燕归梁》的出彩,柳铭淇是一点儿都不感到意外。

北宋有两个婉约派花间词的代表人物,恰好就是父子。

一个是宰相晏殊,号称大晏。

另一个是儿子晏几道,号称小晏。

从词作成就上来说,小晏青出于蓝胜于蓝,还要胜过大晏一筹。

单凭一句“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就足以让他千古留名。

不过大晏的婉约花间词也是天下一绝,就这首词来说,更是千古以来贺寿中最为富贵明媚的一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