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实不相瞒,我有一个本子(2/4)

柳铭淇感慨的顺着老爹的话道:“不能推陈出新,这些戏曲的吸引力就会下降,从而流失大量的观众。观众少了,又会导致入行的人减少,没有了强大的基础,出彩的戏子也会减少,这样就更不能吸引人来看,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之后,这个行当也就完了。”

他没有经历过戏曲的衰败,但是经历过相声的衰败,实际上道理是一样的,甚至包括了他最喜欢的港片,同样如此。

甚至于在他来大康朝之前,传统类别的小品,比如由陈小二、朱老师、老黄、丹丹、大忽悠、小潘潘等人引导的那些,也差不多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中。

裕王听着儿子的推测,脸上神情更加的愁苦,显然是在担心,自己以后的日子还怎么过。

裕王不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包括在商业上也是如此。

哪个亲王像他一样,自己一点儿都不做生意,都是媳妇儿看不过去了,才开了五家酒楼,做点买卖的?

普通的一个小城的大商人,都不止这点买卖了。

人家礼王粮食买卖从江南做到了京畿地区,睿王的高利贷同样做遍了整个京畿,肃王的玉石买卖也大得很,怡王甚至和西北的蛮子在做牛羊马的买卖,哪个都比裕王这个老幺强。

裕王自己倒不在意。

他平日里最喜欢的的便是听戏,还是京城里有名的票友,很是维护了一群戏班的权益,深得各位班主和名角儿们的尊敬。

裕王妃把他的神情看在眼里,也有些心疼。

相公喜欢听戏,这个爱好比起许多皇亲贵族的怪癖来说,简直是淳朴得不能再淳朴了。

况且他对那些美人名角,虽然很喜欢,但从来没有和她们发生什么,哪怕是有送上门的,他也没有要。

单凭着这一点,裕王妃就很支持相公的爱好。

眼见着他愁眉苦脸的样子,裕王妃不经意就看到了悠闲自得的儿子,瞬间脑子里灵光一闪,“淇儿,老天爷给你开启了聪慧,那你能不能写一个好的戏曲话本呢?”

大康朝的话本故事很多,有善于写故事的人,就拿到书铺去卖,少则几十两银子,多则上千两银子。

遇到很出名的,一个话本富裕一家人,都不是什么开玩笑。

无数的小姐和夫人们,就靠着每年几十个不同的话本来消遣平日生活了。

当然话本更多的表现形式,还是在于说书先生们。

他们拿到了话本后,便会自己揣摩一阵子,从而用说书的方式演绎出来,获得听众们的喜爱。

说书先生这个行当,在大康朝比戏曲更加的繁荣,起码十来万人在从事着这个行当,戏曲去不了的一些小乡镇,都有说书先生的存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