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3章 水泡子(3/5)

难道,终极宝藏的藏匿地点就在山谷旁边的山包之中不成?

陆飞这个想法,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他自己的依据。

如果假设山谷中的水泡子是十一座小型温泉的话,那么就有点意思了。

温泉的形成,都有它的特殊性,一般而言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地壳内部的岩浆作用所形成,或为火山喷发所伴随产生。

火山活动过的死火山地形区,因地壳板块运动隆起的地表,其地底下还有未冷却的岩浆,均会不断地释放出大量的热能由于此类热源之热量集中。

因此只要附近有孔隙的含水岩层,不仅会受热成为高温的热水,而且大部分会沸腾为蒸气,多为硫酸盐泉。

二则是受地表水渗透循环作用所形成。

也就是说当雨水降到地表向下渗透,深入到地壳深处的含水层形成地下水,砂岩、砾岩、火山岩,这些良好的含水层。

地下水受下方的地热加热成为热水,深部热水多数含有气体,这些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当热水温度升高,上面若有致密、不透水的岩层阻挡去路,会使压力愈来愈高,以致热水、蒸气处于高压状态,一有裂缝即窜涌而上。

热水上升后愈接近地表压力则逐渐减少,由于压力渐减而使所含气体逐渐膨胀,减轻热水的密度,这些膨胀的蒸气更有利于热水上升。

上升的热水再与下沉较迟受热的冷水因密度不同所产生的压力反复循环产生对流,在开放性裂隙阻力较小的情况下,循裂隙上升涌出地表,热水即可源源不绝涌升,终至流出地面,形成温泉。

在高山深谷地形配合下,谷底地面水可能较高山,中地下水位低,因此深谷谷底可能为静水压力差最大之处,而热水上涌也应以自谷底涌出的可能性最大,温泉大多发生在山谷中河床上。

然而,不管是哪一种,都离不开一种矿物质,那就是“硫”。

看地图上那片森林和那些并不算高的山包,可以肯定,这里并不具备火山山貌,自然也不应该有温泉的出现。

但是,如果有另外一种假设,那就另当别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