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技术改良(2/3)

火药配方改良了是不错,机械结构同样需要改良。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中西方火器技术的分野开始于火药西传以后。

在这一重大世界历史事件之后,西方对火药的改进在实验上经过了经验观察、机械实验和电实验三个阶段。同时,火器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但是,由于生产力水平不同、战争形式和战争观念不同,与西方相比,直到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火药实验一直停留在经验观察阶段,火器技术也停留在滑膛,前装、火绳点火的阶段。这些近代军事技术的落后是中国军队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的火器结构,长期停滞在火门枪的阶段。火门枪结构简单,它有一个铸铜或熟铁制造的发射管(即枪管),发射管的下端有一火门,用来点燃火药,发射管尾端接一称之为“舵杆”的木棍或长矛,木棍或长矛便于射手握持、瞄准和控制,使用起来十分不便,而且精准率感人。

而欧洲的火器从火门枪、火绳枪再到燧发枪一直到撞针击发,不断进步,直至发展为现代枪械,技术层面上将明清火器(主要是清朝)甩开一大截。

在西方,隧发机和刺刀几乎同时在法国发明,到1700年便为大多数军队所采用,它大大缩短了装弹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还能保护火门上的火药免受雨淋。

尤其是1835年针发枪的发明,消除了原有步枪用火帽从外部点火的缺陷,不需要专门的导火器,一分钟内便可以进行五次比较准确的射击。为火器的广泛使用提供了条件。

杨岐倒是想一步到位,直接搞出针发来。然而他所解锁的帝国全面战争系统、拿破仑全面战争系统甚至幕府将军2武家之殇系统里的科技,同样需要成就点数来解锁,他目前还不够解锁关于燧发枪的击发药——雷酸汞的点数,因此只能退而求其次而再次,先从只比火门枪先进一点点的火绳枪开始。

火绳枪的结构是:

枪上有一金属弯钩,弯钩的一端固定在枪上,并可绕轴旋转,另一端夹持一燃烧的火绳,士兵发射时,用手将金属弯钩往火门里推压,使火绳点燃黑火药,进而将枪膛内装的弹丸发射出去。

由于火绳是一根麻绳或捻紧的布条,放在硝酸钾或其他盐类溶液中浸泡后晾干的,能缓慢燃烧,燃速大约每小时80毫米~120毫米,这样,士兵将金属弯钩压进火门后,便可单手或双手持枪,眼睛始终盯准目标。

据史料记载,训练有素的射手每分钟可发射2至3发子弹,长管枪射程大约100米~200米。

尽管和汉代引以为傲的强弓劲弩相比,无论是射速还是射程,都看不出有任何优势,但火绳枪依然有弓弩所无法企及的优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