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炮击宛城(1/3)

河南军拥有极为庞大的火炮阵容,包括二营长的意大利炮在内,此次攻城战,杨岐一共调度了九十门炮,这即便往后穿越一千三百年,也算得上是一支惊人的炮兵力量了。

当然,攻城部队也少不了一支装备了传统的云梯、井阑的部队作为辅助。

为了安装这些笨重的金属大炮,士兵们动用了复杂的滑轮系统——幸好杨岐是学工科的,凭着靠卡左慈忠诚度BUG(参考早期章节)刷出的成就点数而解锁的科技,外加自己知道的知识,河南军掌握了一整套完整的早期滑轮系统。

为了预防同样拥有火器的守军(叛军)火力摧毁这些昂贵的兵器,河南军还特意安装了木质的护盾为大炮提供防护。

而炮弹除使用石弹的二营长的意大利炮外,则多以杂物为主,如:硫磺、石块、碎木头屑子、牛粪、鸡屎以及擦屁股纸,等等等等。

每个火炮排由训练有素的十五名炮兵构成,全面负责火炮的布置、装填、发射乃至维修。九十门炮,就是一千三百五十人。

其实这帮人如果不操作火炮,提起刀干架,也是挺有战斗力的一支人马。

在那个年代,操作这些火炮需要很长的时间、耐心和技术。首先要向炮筒装载火药,接下来再小心地放入适当口径的弹药(杂物)。调整射击俯仰角度则全靠炮兵往炮架下嵌入不同尺寸的木楔子。一些巨型木梁垫在火炮下以便发挥减震器的作用。

建安元年(196年)六月初八,导火线终于装入了二营长的意大利炮的火门。

这支庞大的炮兵部队在前线足足占据了二十四里宽的位置。历史上首次炮兵协同齐射开始了。

这时的宛城战场,恐怕是战争史上体验火药威力最直观和震撼的场所。

齐射开始之际,天翻地覆,地动山摇,这是古人从未领教过的。

石弹发出致命的尖啸,将宛城巨大的石墙砸成碎屑,并慷慨地给附近军民带来绝望和死亡。对城墙薄弱地点的选择性射击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有时炮弹摧毁了整段的城墙,有时候是城墙的一部分,有时是一座塔楼,或一段胸墙--没有哪座城墙足够坚固,可以抵御这样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击。”一位当时的目击者这样形容道。

世界围城战的景观从此改变——炮弹所经之处,伟大的光武城墙分崩离析,守城者目睹此景,无不瞠目结舌,惊惶不知所措。

部分重型炮弹甚至穿越城墙,深入城区达六里左右,一些击毁了民居、集市,一些杀死了市民,一些坠入了大户人家的深宅大院。

在方圆十里的地界内都能感觉到强烈的震动,甚至远在内城中央的郡府,也不能幸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