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本地向导(2/2)

《魏书》有记载:信乃引军还乡里,收徒众二万,骑七百,辎重五千馀乘。是岁,太祖始起兵於己吾,信与弟韬以兵应太祖。太祖与袁绍表信行破虏将军,韬裨将军。……汴水之败,信被疮,韬在陈战亡。

说的是什么意思呢,说的是济北相鲍信带了步兵两万,骑兵七百,辎重车五千辆协助曹操。而曹操自己有五千人,此外还有好友张邈派遣援助的部将卫兹数千人。可以看出,鲍信的部队规模,是曹操军队的好几倍。而在曹操对徐荣的汴水之战中,鲍信自己受伤,鲍信的弟弟鲍韬战死。

差不多三万兵力,虽然比董卓的总兵力少得多,但已经和徐荣的军力不相上下、甚至超过了。曹操、鲍信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输给徐荣,还输得那么惨(几乎全军覆没),实在是把脸丢到姥姥家了。

而《武帝纪》中之所以提到了卫兹,却对鲍信增援曹操一事只字不提,大约也是存心造成“曹操寡不敌众”的假像,为这位魏国太祖遮丑吧。

顺便说一句,曹操这位好朋友鲍信也很惨。他为了曹操的事业,送了军队送弟弟,送了弟弟送性命(为救曹操被黄巾军杀害)。如此忠义之士,几十年后他的儿子鲍勋在魏国当官,却因为秉公执法,得罪了曹丕的老婆郭女王,最后又被曹丕给宰了。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帝功成万将枯啊。

不过杨岐的看法总和别人不太一样,在他认为,鲍信、曹操、卫兹败给徐荣一点也不丢人,因为他们确实干不过徐荣,至少在眼下,三人的才能和徐荣比就是三只鸡。

能够指挥两万骑兵(具体数目不详,姑且算是两万,敌人数目不详也是古代战争的常态,习惯就好)进行运动式防守的将军,绝对不是泛泛之辈。不在少数的人垢病魏武帝曹操,一大理由便是于讨董卓时曾败于徐荣。说既然连名不见经传的二流将领都打不过,又凭什么争三国第一军事家的交椅?

长久以来,三国的爱好者都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歧视凉州军将领,认为这帮羌胡及成天跟羌胡打交道的没文化,将略非其所长。然而事实是,将略跟文化并没有密不可分的直接联系。

看过《亮剑》的都知道,李云龙一个篾匠(俗称编筐的),没什么文化,不照样能打胜仗?历史上像这样的人物比比皆是,更何况至少从《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里面有限的记载来看,单以战例而言,玄菟徐荣就绝对不是一名可以等闲视之的普通将领,徐荣绝对是一员不世出的名将,只可惜,跟错了老板。

杨岐琢磨了片刻,结合已知的历史知识,了解到徐荣大队去了荥阳阻击曹操,那么梁县空虚是坐实了的。既然如此,应当赶快回去复命,将这条重要的情报告诉破虏将军。

想到这儿,杨岐立刻打开物品栏,找到了他最后一匹马——当初从颍川黄巾山寨马厩里顺走的那匹,将其拉到了面前。

亲眼看见一匹活生生的马跃入眼帘,赫连鸢已经不是惊讶了,而是怵惕惊怖了。但纵使害怕得两腿瘫软倒坐在雪地里,她还是不忘伸出一只手,示意还差一百钱没给。

“不好意思啊,差点忘了。”杨岐又取出一百钱,递给了赫连鸢。他说了句“多谢你的情报”后,翻身上马,随后“哦哟——”叫出了声,并不由自主地停止身躯站在了马镫上。

屁股中箭,伤口没有痊愈,无法骑马。

赫连鸢爬起来,拍拍衣服上的雪,对杨岐说:“你带上俺呗。”

杨岐不免疑惑:“带上你?”

赫连鸢看起来很有眼力界,因为她说:“俺会骑马。”言外之意,她可以“代驾”,载着无法骑乘的杨岐到目的地,以赚取更多的外快。

“听起来不错。”杨岐说道。

“你同意呗。”赫连鸢说道,这一次她没有谈价钱,因为她明白杨岐无法拒绝。。

“好,我同意。”杨岐也的确没法拒绝,但问题是:“你怎么载我?”

“你同意了就好。”赫连鸢直接一跃上马,坐在了杨岐身后。

“你……”